《爱心与教育》读书摘录4
二月一号
没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们眼里的“后进学生”,几乎都是这样的不幸者!由于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庭背景等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班集体同步,于是心灵的悲剧便发生了:自卑自贱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不会做便只好胡乱应付,因此自然常被各科老师斥骂,受尽了同学们的白眼,于是处处与集体作对……(P057)
二月二日
“尊敬的教育者们,请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达到思想道德、文化学习的统一标准,这是许多“后进学生”根本没有“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转化“后进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还他们以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这,又必须从每一位“后进学生”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P058 )
二月三日
“我在学校里对儿童、少年和青年的几十年工作,使我得到一条深刻的信念: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表现有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是‘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的是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 。”(P058)
二月四日
“后进学生”产生的家庭原因有:
1.教育方法不当。
2.家长行为不正。
3.家庭离异。
“后进学生”学校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歧视。相当多的“后进学生”诉说,他们从小学起就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
2.教学的失误。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上的“一刀切”。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习惯于让所有学生“齐步走”,必然出现并不断积累的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后进”。
3.多次尝试失败。人们常说:“失败为成功之母。”但对相当多的“后进学生”而言,失败是失败之母。面对他们第一次“失败”,教育者并未予以应有的心灵抚慰和学习帮助,以致使沉重的自卑感成为了第二次失败的前奏。(P059-060)
二月五日
“后进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街头结交,身体状况和智力状况等。
作为教育者,我们在研究“后进学生”时,必须把他们放在整个集体教育中来考虑。根据我多年工作的体会,转化“后进学生”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感情倾斜。教师对“后进学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首先,这种“爱”不是故作的特殊的“偏爱”,而是然而然的和其他学生一样平等的爱。这种“爱”不应该仅仅来自老师,还应来自学生集体。要让“后进学生”感到不但老师没有歧视她,而且同学们也在真诚地尊重他,进而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 。
第二,唤起向上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这对后进学生同样适用。
第三,引导集体舆论。老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 。
第四,讲究有效方法。有效的方法往往包含有科学的因素,还包含有“艺术”的意思。总之,转化“后进学生”除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还必须有“十八般武艺”的行为引导、规范甚至必要的制约。 (P06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