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来到操场上跑步。今天计划是15公里。上次跑过马拉松之后,成绩单上的配速是按照5公里来划分的,即马拉松就是8个5公里加上一个2.195米,我因此受到启发,以后跑长距离,在我的脑海里就会划分成几个5公里,比如15公里就是3个5公里。第一个5公里,主要是慢跑热身,我一般很少在跑之前做压腿之类的热身,除非参加比赛的时候。当一个5公里跑完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活动开了,从第5公里开始,我适当的加速,来跑第二个5公里,即6-10公里,前面的5公里在我的意识里已经归零了。这时候我可以按照一个自己舒服的配速定速巡航,一公里一公里的慢慢完成。第10公里完成后,我依然把前面的10公里归零,开始跑第3个5公里,这样的话思路比较清晰,有逐个击破的感觉。前面的4公里我还是定速巡航,最后一公里冲刺一下,这样我就顺利完成了15公里。完成3个5公里不就是完成了一个15公里吗?
其实,这里我是运用了目标分解法。把一些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然后依次完成每一个小目标,大目标就完成了。15公里乍一看,感觉有点长。我把15公里分成了3个5公里,每一个5公里看起来就没有那么难完成了。用这种方法跑步,我会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如果跑完1公里,一想还有14公里,什么时候才能跑完啊?这样在无形中会使我觉得目标很是遥不可及,这种消极的信号会不断地使我有放弃继续跑的想法。同样是跑完15公里,我可以在痛苦的感受中完成,也可以在愉悦的感受中完成,两者在跑的过程中心态截然不同,以前我都是鼓励自己,痛并快乐着,坚持一下,就过去了,虽然跑完后也有成就感,但是过程实在是太煎熬了。而通过目标分解法跑步之后,第一个5公里没有那么困难,当第一个5公里完成的时候,我就感觉有点成就感了,这种成就感会激励着我完成第二个5公里,当我完成第二个5公里时,成就感更大了,因为我觉得很快就能完成目标了,在跑第三个5公里时,我会更加地兴奋,随着第三个5公里逐渐完成,我离我的15公里大目标越来越近,最后一公里我甚至可以带着即将胜利的喜悦冲刺完成!跑完后我的成就感爆棚!
整个完成15公里的过程,包括从开始到结束,我的整个身心状态都是很愉悦的,而且这种愉悦感随着距离的增加是递进的,这样的话对于下一个15公里,我是充满期待的态度,而不是跑15公里太痛苦了,以后再也不想跑15公里了。目标分解法对于我以后能坚持跑步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如果跑步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那么坚持下去有又有什么困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