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二十到的石家庄,坐的车次终点站是石家庄,所以,很多人下了车都去抢着排队打车。
我之前也坐过几次这趟车,每次排队打车,上了车之后师傅问去哪儿,告知目的地之后,不是叹气就是不回应,原因是距离近,只是起步价加一元的价格。可能他们更想拉一个远距离的,一次赚个够。
对于这种叹气,我很抱歉。所以有一次看到中途有人打车,我就让师傅停车,拉上他们,然后我走回家;还有一次,多给了师傅五元…
这次,我还是很担心师傅的叹气,所以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去打车,纠结了很久,下定决心不去打车,用滴滴约车的方式,这样一来,相当于把选择权交给对方,嫌弃近距离可以不接单(后来才想到可能他们接单不是我想的那样可以自由选择)。
有师傅接单了,然后我找了个自认为方便上车的位置,提前跟师傅打了招呼。
结果还是出了幺蛾子,师傅绕了一大圈才接到我。上了车之后,我问师傅是不是我选的位置不太好接,他说是…
我没继续往下说,其实我提前打招呼的意思就是想沟通一下,不想成了这般境遇,没达到预期效果。我只是说了一句,“那会儿您说让我换位置的话,我就提前挪地儿了。”庆幸的是,师傅没有抱怨,让我更有些难为情了。
到家之后想了想,我可能想要皆大欢喜的结果,但是很难,受很多因素影响,不过,我不能忘了我是消费者,我应该以自己的感受为主,我也没必要让所有人都舒服。
结合到我的工作。我现在负责售后,日常就是安排售后人员出差,我可能把重心放错了,我一直在替售后人员考虑,每次安排任务,都是站在他们角度考虑,遇到不好干的活儿尽量协调两个人一起,把目光局限在完成任务上,现在看,应该在管理上更硬气些。
当下,安排任务时,总是在售后人员的主意上,结合我的观点,我要慢慢调整,后期应该以我的主意为主,要这么改变的原因之一是这么久的工作下来,发现大部分人并不懂得感恩,不会因为你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而珍惜,更多的是,得寸进尺,所以,工作越来越难开展。
究其原因,可能有一方面是人的本性,斗米恩,升米丑;再一就是,我高估了他们的素质…之前觉得原经理不近人情,现在看来,估计也是逼不得已,才那么做吧。
慈不掌兵,所以我应该换个管理思路了,为了长期发展,也为了改变自己。
现在是十一点半,最近脑海里全是小荞麦,本来想趁火车上的五个小时好好想想怎么写文章,结果一点儿思绪也没,看荞麦的视频看了好多遍,不明白为什么人类幼崽可以那么可爱。但是,这周再不写,相当于放弃…我不想这么轻易放弃,也不能。
我总是把精力放在这些芝麻小事上,其实我五月份有教师资格证的面试和二建考试,都还没准备。这么想,确实失败,把西瓜放一边,观摩起了芝麻…估计像我这种性格的人,很难成大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