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阿Q正传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很沮丧
引着学生企图发现那些重点字眼蕴含的阿Q精神,但是阿Q的性格情节,是小说的必然,但他的精神胜利法又是他的特点,精神胜利法是怎么产生的?它的实质是什么?他怎么改变这些
分析人物的性格情节,还是追究精神胜利法国民性国民的劣根性,总之由于思绪太乱,想讲的太多,学生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一些概念。
我自己似乎也没有弄清楚阿Q的可恶之处和现代所说的阿q精神之间的区别。最后我出了一道题。为现代还需要2q精神吗?
我觉得,任何时代都不需要,阿q是一种逃避现实,自欺欺人,麻木无知状态下的一种自我保全,不求进取,它的4个方式用虚化的方式自虐的方式,转移欺负弱者的方式,遗忘睡觉的方式,这4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他浓厚的奴性,可见他是一个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的人。
现代人嘴里面说的阿q精神是一种自嘲,是一种乐观。苦中作乐吧,固然有自我安慰,但绝对不是永久的自欺欺人,不求进取。即使是遗忘痛苦也是为了活好当下,这是完全不能等同于阿Q的遗忘自己的耻辱,遗忘被欺压的现状,而不去改变,不去行动,不去反省。所以现代的阿q精神是本质上是不同于过去的。过去的阿q精神是绝对应该全部摒弃的。现在只是沿用了阿Q精神的名词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去掉了奴性,其次是通过遗忘的方式来关注当下,或者从苦难中找出一点乐子的虚构精神,目的也是为了面对将来,有勇气面对当下。 所以人还是需要一点阿Q精神的,这句话应该弄清阿q精神的内涵,时代的发展内涵发生了变化,奴性成为独立的个性,这是前提
课堂上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还是想控制课堂,怎么让学生和课本情景发表出他自己的见解来。多让学生或者个别人站起来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谈一些感受,
当学生谈不出来的时候,我应该设置一个情境。 比方今天在2班讲的分散而无趣之后,到了一班我首先设置出一个情景,如果让你拍摄阿q这部电影,你会选择哪一个镜头作为你最擅长的或者是让你演课本剧,你会选阿q里面的哪一个场景,为什么说出理由来?这个其实就是间接的考察学生对于情节的理解,
在概括情节部分就有点匆忙给学生应该示范,屈辱和解决屈辱的方式,比如吵架时阿Q会说先前比你阔多了。概括出吵架先前两个字即可; 然后,自己写出被打时,他如何解决被抢时他如何解决 第3章他被赵太爷打后的反应,被王胡打后的反应被假洋鬼子大号的反应,这三者落到一起的屈辱他该怎么解决? 总之对这个情节比较复杂的篇章,应该给学生多的提示,来简化他们的思路,梳理清楚文章的情节,这才有利于进一步的探究只有在情节的清晰性丰富性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看出阿Q精神的实质。
所以第1次教学阿Q正传这篇文章,应该从清晰概括情节开始。当学生熟悉的情节才能评价出总结概括出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性格,国民的劣根性,才有可能概括出来。分析中贯穿鲁迅语言的幽默讽刺性,岂不更条理
所以这篇文章没有讲好的根源在于梳理情节那块出了岔子,应该给充分的提示,给学生充分熟悉课文的时间,学生才会有话说
在学生演讲这一块,怎么控制自己的嘴巴,不要多说。尤其不要说没有准备好的话语,没有思考好的片段,不要妄加评论。这是控制自己嘴巴的,必须要约束。
节省课堂时间,给学生充分的和课本相近机会。 2班一让读课文就放养,干脆让学生站起来读,其他人听这也是一个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的培养过程。不能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