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比喻一个不如一个,一个比一个差。
【出处】宋·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初见蝤蛑,继见螃蟹及彭越,形皆相似而体愈小,因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成语故事(一)
传说从未见过大海的艾子这天终于来到海边,他看到打鱼的人正在收网,就凑上去兴致勃勃地看,发现网里除了鱼之外,还有几只很大的蟹,每只大约都有一斤重。“那是什么?”艾子指着蟹问道。
打渔人笑道:“你连梭子蟹都没见过,真是个呆子!”
“能吃吗?”
“当然能吃,味道还很不错呢。尤其是雄蟹的油,雌蟹的黄,简直好吃极了!”打鱼人津津乐道地介绍。
不久,艾子又看到一种类似梭子蟹的怪物,不过比梭子蟹要小一点,大的至多只有半斤重。“这是不是也叫梭子蟹?”艾子问。
打鱼人善意地嘲笑他一番,然后说:“梭子蟹生长在海洋的咸水里。这种也是蟹,但生长在淡水里,人们管它叫螃蟹。”
后来,艾子发现一种长相似螃蟹,可是比螃蟹要小得多,最大的壳才差不多铜板大。
“这种也叫蟹吗?”艾子问当地人。
“这是蟹的一种,叫蟛蜞。”
听罢,艾子仰天长叹道:“老天爷呀,您竟然造出如此相像却又不同的东西!可是,为什么一蟹不如一蟹呢!”
成语故事(二)
宋代时,有一个叫陶谷的人,字秀实。此人有一种嗜好——爱吃螃蟹。
有一次,陶谷奉朝廷派遣出使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在今浙江、江苏西南和福建东北部一带),吴越国的忠懿王设宴招待他。因为陶谷喜欢吃螃蟹,所以忠懿王命人在宴席上摆出了各种各样的螃蟹,从大到小,一共摆了十几种。陶谷见状,笑着说:“这可真是一蟹不如一蟹啊!”
“一蟹不如一蟹”原意是说螃蟹一只不如一只。后来,人们将其引为成语,常用来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