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度·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当代著名哲人,一生致力于启发人们自我觉察和探索,以获得单纯而开放的心灵自2004年克里希那穆提作品的中文简体版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之后,克氏的几十部作品被数家出版社相继引进。
克里希那穆提的核心思想是“认识自我”:观察自我,了解自我,了解头脑的运作模式,扫除心灵的障碍,进而唤醒个体内在的创造性智慧。
克里希那穆提期望人们不带先入之见地触及生命中的一切,从偏见和成见中走出来,以焕然一新的目光看待世界,更加宽容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他强调每个个体的探索精神,主张不通过概念,而是依靠自己的探索—“由你来点亮自己”,“自己做自己的光”—去直接体验和感知生活。
克里希那穆提反对过度注重外在,强调注重人的内在,注重心灵,这种思想在物质时代犹如一丝清凉的微风尽管克里希那穆提针对的是他所处时代的问题,但他的探索与思考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不同身份的读者都从克氏的书中汲取了对自身修为、品行、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等各方面有价值的精神养料。
对于初次阅读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的读者来说,可能会出现人理上的不适感。这种不适感或源于克氏独特的角度,或因为克氏利的语言,或克氏让人无法逃避,不得不直面自我的坚决和严厉的态度——他希望读者能勇敢地面对所有想掩盖、想隐藏、想拖延的向题。需要理解的是,克里希那穆提有着慈悲的胸怀,“爱与和平”是他孜孜教导的终极目的,他故意用“狭隘”、“偏执”、“愚不可及”等尖锐的字词,目的是为了让沉睡在安乐窝中的人们警醒。有时,为了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更清楚,他使用了绝对化的叙述。此外,语言文字作为表达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一些词语由英文转成中文之后存在语义缩小的问题,使得克里希那穆提叙述的某些概念和我们惯常所理解的相差较大。
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克里希那穆提生于印度,长于欧洲,历经两次可怕的世界大战,常年周游世界,他的观点只是个人之见家之言”,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他对“理想”、“信仰”的批评,对社会环境的摈斥,也有特定的所指,和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想”、“信,仰”和“社会环境”有较大的不同,读者应保持独立思考,细心甄别。事实上,对于克氏的思想和观点,琢磨,体会,反思,甚至质疑,也与克里希那穆提传递的思想相一致。
此次我们特别将克里希那穆提久负盛名的作品做成中英文双语版,期待将克氏的思想原汁原味地奉献给读者,便于读者体会克氏用语的简洁质朴,体味克氏演讲和谈话时的语气、氛围和用词习惯,感受克动和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