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天学得很充实,咱们亲近母语研习营安排得内容真得很紧凑,很有挑战性和指导性。理论+案例+实战+磨课,难怪说是魔鬼训练营,线上的研习营其实一点也不轻松。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去参加线下的,真得受益匪浅。线上的都如此精彩,线下的肯定更有挑战性。等疫情过去了,我自费也要去参加咱们亲近母语的线下研习营。人的成长需要高压,在高压中成长,享受魔鬼训练营的“虐”,享受“受虐”的过程。
这三天通过老师的讲述,我对图画书的课型也更清楚了,以前我觉得怎么一节课既要讲述故事,不破坏故事完整性,又要对某个重要画面停留进行主题深化,引导孩子们读图,又要进行创意读写。不知道一节课的容量怎么可以这样大。现在越来越清晰了。真得咱们亲近母语的研习营是我参加过的最有实操性,拿来就能在课堂上用的,对我们的指导特别强的培训。星星点灯的伙伴们也很好学,在群里还在研讨,和他们在一起,我感觉找到了前行的力量。一群人,一起走,我们不孤单。
整本书这一块儿之前我也开展过导读课、交流课,阅读单也制作过,但是都没有清晰的认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听了余惠斌老师的课,我更清楚了导读课有“六法”。用我们导师白霞玲老师的话来说,其实导读就是推销这本书,让孩子想去看这本书,激发孩子阅读期待,教授阅读测略。
交流课要引导孩子适当联系生活讨论,加深感悟,提升情感,激发读书愿望。以前我上交流课时设计了很多话题,觉得这个话题也很好,那个也很好,最终贪太多。有舍才有得,要学会舍得。比如《安徒生童话》在开展话题讨论时,以前往往把话题拆开了,没有最终回归主题,没有形成一个闭环。现在更明白这节交流课最后要提炼主题,对主题分类,把有关联的故事放到一起比较。让我佩服的是在《安徒生童话》交流课中我们组平川老师的设计,他讲《皇帝的新装》和《夜莺》,《野天鹅》和《拇指姑娘》进行比较阅读,是一个很新颖的设计。
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对整本书图画书日有所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习实践,期待下学期回到课堂带孩子们开展阅读实践,在实践中反思,相信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