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得到、在行、分答、简书、36氪…你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
豆瓣、一刻、用家 、片刻、MONO、火柴盒…你觉得自己是文艺小清新~
微信、陌陌、脉脉、探探、秘密、么么哒…你觉得自己是社交小达人~
我们觉得自己掌握了天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单位时间内可以得到的信息比之10面前多出无数倍,从这个方面来说,生命的宽度被撑大了,而且还在继续膨胀。
曾经我们一直说要拓宽生命的宽度,丰富自己的人生,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一天只有24小时,每天,我们都可以接触到无数的资讯,有些来自朋友,有些来自亲人,有些来自网络,这些资讯充斥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茫然失措、无所适从,我们就像是被沉浸在信息海洋里的鱼,随波逐流,无力反抗,不觉时间的流逝。
其实,你可以开始做减法
我们可以尝试给生命做减法,这其实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让你有限的时间更凝练,更高效,拿微信来说,即使你的微信里有5000好友,但事实上我们日常社交最多只有150人左右。你关注了许多公众号,但这些多如牛毛的公众号,充斥着无数低质量,东拼西凑,不知所云的内容,想象一下你看一篇微信文章,花五分钟的时间,那么现在你手里的公众号即使你连续刷一天也都可以不带重复的,这些公众号其实就是时间小偷,他偷走你的时间、偷走你生命,偷走你的财富。现在,拿出纸和笔,计算一下自己时薪。如果按80块/小时计算,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用手机刷公众号,刷这些垃圾文章一个小时,也就是意味着你自己丢掉了80块钱。而你却还若无所觉,这80块你可以用来购买线上的精品课程,用来买3本书,用来约一个在行见面,可以用来吃一顿下午茶,甚至可以开一间钟点房,而这些能在未来可以为你带来巨大的财富。每天一个小时,80块钱,日积月累,你不光是被偷走了那么多钱,更可惜的是失去了可能在未来创造巨大财富的时间和机会。
你与时俱进了么?
许多人觉得自己非常努力,努力工作,加班从不抱怨,业余时间还不断看书学习,可为什么总是进步的很慢,同样1小时,别人就比自己高效很多,产生的价值高得多呢?
你要做的不是先蒙头努力,而是得先找对方向,用对方法,使用先进的学习工具,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和价值。
你得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比如看书这件事,前两天,小Y这孩子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说自己要开始发愤图强,要专注学习、多看书提升个人价值,我一听,好事啊,这家伙终于开窍了,结果没两天,小Y来找我诉苦了,老Z啊,我咋觉得看书这效率这么慢啊,2个小时才看个不到100页,有用的内容捏在一起,不过2000字。我说,你要是觉得看书有点慢的话,可以尝试去听读书精华的音频,不光有书籍的精华内容,还会有相关领域大咖的评论,效率会提高很多。小Y一脸懵逼,“读书看纸质的书,这样才有仪式感,才算是完成了看书这件事”。
但是,现在这么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知识,老知识,相互交融,迅速迭代,很多内容过个1,2年就完全不适用了,需要的是快速吸收知识精华,学以致用,自我更新。你看一本300页的纸质书,从头看到尾的细读,一般人需要9个小时左右,其中精华内容可能半个小时就能讲完。而这本书的知识是否适用还未可知。这其中其实也蕴含着巨大的时间损失。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列个书单分类,对于经典书籍,一版再版的书籍,建议购买纸质书籍,可以反复精读。对于工具类的书籍,建议靶向精准阅读,即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靶向阅读。对于其他类的书籍,比如小说,文史,社科类的,完全可以选择付费购买读书精华的阅读音频,不光有书籍的精华内容,还会有相关领域大卡的评论。一本书的精华解读一般30分钟的音频。如果觉得对自己很有用,完全可以再购买纸质书籍进行精读。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知识输入的单位效率。
为什么要付费?
至于为什么要强调付费购买,因为1、从概率上讲付费的一般会更有品质的保障,当然不是说免费的一定质量不高,但是时间宝贵,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一一鉴别。2,免费的不容易珍惜,就算你下载了很多内容,但是很大的概率是束之高阁,而付费会逼你去学习,都是花真金白银买的。3,尊重知识,尊重他人的时间,最好的方式就是付费,我也希望未来,有人能尊重我输出的知识和花费的时间。
你要知道的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你学到的东西再多都不算多,因为当你学到时往往就已经过时了,问题在于你学的多快,这种技能是无价之宝。
每个人都拥有人生最宝贵的两样财富,思想和时间。丰盛你的思想,珍惜你的时间,终有一天你将会获得财富的自由和精神的丰满。
公众号.浪叔Jerry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