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昔死记,今思考;昔痛苦,今兴趣。时过境迁,考试不再,年龄增长,变化多矣。
改变不难,一本好书,如《中国史读本》足矣。读毕,国史梗概已明。真心感谢作者,民国时学者顾颉刚、王钟麒。其主旨“历史应当注意事实的因果,不能拘于朝家的更迭。”,务荦荦大端,高!相知恨晚。昔日,学历史苦于死记,兴趣全无,愚蠢、悲催。
本书因何而美?罗列四点,抛砖引玉。
首先,主线明晰。“少则得,多则惑”简明,为首要。编史繁易简难,裁剪手段,高下立现。本书人物背景、事件细节多入附注,不喧宾夺主。如春秋战国、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纷乱变局,列于图表,一目了然。又如,努尔哈赤七大恨,因无非出兵理由,故不列举,仅注三恨。种种减法,每节仅两三页,读者不累。故台湾学者大赞,叙述“提纲挈领,不蔓不枝”。
其次,本末有序。史料为末,教训为本;结果为末,原因为本;事件为末,影响为本。譬如五胡乱华,篡立纷争明细,乃旁枝末节,广角勾勒。“异族同化所产生的新文明......可看作锻冶成功的大洪炉。”“这长期纠纷中,北方的文明基于灭绝,幸南方有较为稳固的政府,一跃而为文化的中心。”其意义为本,实笔凸显。
前专设等重一节,论外族入侵动机,追根溯源,汲取教训。“司马氏灭蜀篡魏......不上二三十年......北中国沉没在外族蹂躏的空气里二百多年,这是何等可以注意的事!”譬如,唐佛教文字、仪式繁重,真义已乖,逐渐蜕化,禅宗遂兴,为宋代援佛入儒,埋下伏笔。再如东汉光武帝,儒生起家,表彰气节,遥呼清议之风、党锢之祸。因果关系,近承远接,均交代清楚。
再次,主次分明。作者强调,“时代精神”即取材重点,“历史的主眼,如民族的分合、政治的设施、社会的风尚、学术的嬗递、凡足以表现当时的特征,而影响及于后世的。”如春秋诸子百家;西汉尊重儒术的影响;东汉清议;魏晋南北朝道家哲学、门阀制度;唐时科举制度、古文运动、宗教包容、民族融合;宋朝书院建设、学派蔚起;元代海上交通、特种文学(曲子、小说)等等。
如明朝君主专制,士大夫表现各异。一是顺从;二是遁入唯心,如王守仁;三是放浪恣肆,如才子唐寅之徒;四是反抗,如东林党、复社。二、四浓墨,余者带过。又诸子百家,略述儒、道、墨三家人物和主张,及其末合流的法家。之后,又专论汉代儒术影响,指出“儒家统一实是中国文化衰老颓废的征验”聚焦,再聚焦,重点难失。
最后,文笔优美。史学修养、文学水平必比翼齐飞。《中国史读本》,文史兼美,享受。于本书,收获新词若干,如”荦荦大端、踵事增华、颟顸”。若表达俚俗,文字不修者,必琢磨不够,何妨一票否决。
优秀史书,四美俱备。如冬日杨树,树叶落尽,更见干挺枝秀,以史料裁剪有度也。鸟巢错落,一清二楚者,乃时代精神也。如此,则尽善尽美。
2018年2月3日,周六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