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概览】
1、《河广》以奇特夸张的手法,道出一旅卫宋人的怀归之情。整首未见一思一归字眼,但其蕴含的隐痛与忧伤,二千多年后依然力透纸背,令人感动。
2、游子客居,望着奔腾如雷、波澜壮阔的黄河,一边徘徊,一边诘问“河广?宋远?”踮脚即见、一苇杭之,一个早上打个来回。激荡的想象、澎湃的激情,思乡之情如黄河滔滔不绝、不可遏止。
3、正因为无法归去,所以才有如此奇崛的感觉:自己已经一步跨越了时空,回到故乡。全诗不过八句两章,全用疑问式赋法,杂以排比、夸张、复沓之修辞手法,也只说河不广、宋不远,归乡心切意在言外。
【注释】
1、河:黄河。
2、苇:夸张写用脚踩一根芦苇过河。佛家亦有一苇渡江。
3、杭:通“航”。
4、跂(qǐ):古通“企”,踮起脚尖。5、予:而。
6、曾:乃,竟;
7、刀:小船。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
8、崇朝: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
【译文】
谁说黄河宽又广?
一支苇筏可飞航。
谁说宋国太遥远?
踮起脚跟即在望。
谁说黄河广又宽?
其间难容一小船。
谁说宋国太遥远?
赶去尚及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