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了几次饺子后,我的水平见长,当然这不是我的自我感觉,是有依据的。父亲吃啥都说好吃,所以让他评判没有什么意义。但母亲说好吃,那一定是真好吃了,一般来说,母亲认为好吃,那大部分人都觉得好吃了,母亲对于吃,属于挑剔的那种。
下午两点半开始准备,切肉,绞肉,和面,洗菜,切菜,焯水,擀皮,包饺子,饺子馅还是芹菜猪肉馅,目前还没开始尝试新口味,和面时我加了两勺红薯粉,我寻思着红薯粉既然可以让面片更有筋道,那饺子皮也是一个道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饺子好吃蘸料也很重要,这要归功于父亲做的油泼辣子,是用姨从家乡寄来的干红辣椒做的,(母亲说只有家乡的辣椒做出来才好吃,这个倒不是母亲挑剔,我之前在菜场买的辣椒做过一次的确没有家乡的辣椒好吃,这里的辣椒做出来有很多皮,口感不好还特别辣,家乡的辣椒香比辣多还没有皮。)说来神奇,父亲不会做菜,偏偏他做的油泼辣子火候却比我们都把握得好,不糊不黑,油光红亮,炒好后放擂钵里慢慢捣碎,因为辣椒很脆,捣的时候那细碎的咔嚓声很治愈。
我总结了一下我进步的几点:两点半到四点多不到两小时包了65个饺子,只多了大概四五个饺子的肉,比例把握有进步,此为进步一。全程一个人做,速度有提升,此为进步二。皮擀得更好了,此为进步三。为了节省时间,我包饺子的手法就是双手围住皮往中间一挤,从来不露馅这挺好,就是没有精致的外形。下次可以突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