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婴幼儿辅食年度舆情报告---窝小芽(二)
近年来,随着年轻父母对婴幼儿营养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国婴幼儿辅食和婴幼儿零食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零辅食已逐渐发展成为与奶粉、营养品等同样重要的细分品类。
据《2024年中国婴幼儿零辅食行业洞察报告》显示,中国婴幼儿零辅食市场经历2015年到2022年的爆发式增长,2024年总市场规模预计达465亿元,刚需市场已成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700亿元。
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竞争愈加激烈,很多创新性的品牌都在这个领域中竞相崛起,像窝小芽这样的新兴品牌也逐步在婴童食品市场崭露头角,品牌正式运营仅三年时间,窝小芽已经拥有超过百万用户,在《2024母婴行业观察年终报告》中,窝小芽也跻身进2024辅食品牌权势榜top25,排名11,在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的婴幼儿辅食赛道中,是不可多得的具有竞争力的国内本土品牌。
截图自《2024母婴行业观察年终报告》
根据官网信息,窝小芽是杭州心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婴童食品品牌,专注研究婴童均衡营养的践行方案,致力于为6个月-6岁婴童提供多样化营养食品。
截图自窝小芽官网
窝小芽品牌于2020年8月正式运营,全年同比增长700%以上,其中双11期间全渠道同比去年增长高达1000%,实现全渠道宝宝鲜食TOP 1,天猫及京东等渠道新锐品牌排名前5,并在抖音母婴奶粉辅食行业排名TOP 1。同时,窝小芽与老爸评测、薇娅头部达人形成全面合作。
根据窝小芽官方公众号消息,品牌旗下当家产品卡通馒头,目前每月全渠道平均销量50万包;其次一周馄饨、水饺,上线1个月后,月均销量30万包+。
根据企查查,2021年5月份,窝小芽就已完成A轮及A+轮各数千万融资,2021年12月,窝小芽完成亿元B轮融资,可谓2021年婴童食品行业融资速度最快及金额最高的品牌。
截图自企查查
有了资本的加持,窝小芽飞速发展,到了2022年,窝小芽在抖音渠道始终保持零辅食NO.1,京东天猫新锐品牌前三,线下渠道已入驻近20000+门店,包括盒马、孩子王、大润发等大型连锁商超体系。
如今,在新兴品牌迅速发展的辅食赛道,窝小芽依旧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1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代工厂多次抽检不合格、被行政处罚
然而,有着营销优势、一度成为网红品牌的窝小芽却被多次爆出食品安全问题。
在黑猫投诉平台等消费者投诉网站上,“鳕鱼肠发霉变质”“鳕鱼肠发黑发臭”“产品出现异物”“奶酪中有头发”……因食品安全问题,窝小芽频遭消费者投诉。
截图自黑猫投诉平台
而食品质量品控得不到保证,是因为窝小芽一直以来依赖代工模式。然而,婴幼儿辅食行业代工模式盛行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食品安全隐患。
通过查询发现,窝小芽旗下多个产品的代工厂都出现过食品抽检不合格、违反食品安全法被处罚等问题。
举常被投诉变质有异物的鳕鱼肠为例,根据窝小芽官方旗舰店的信息,窝小芽鳕鱼肠的代工厂是太和县薇薇安营养食品有限公司。
截图自窝小芽官方旗舰店
企查查显示,窝小芽鳕鱼肠的代工厂安徽阜阳太和县薇薇安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在2022年5月,因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被太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予以行政处罚。
截图自企查查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以来,太和县薇薇安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在2月29日、8月28日的日常检查和飞行检查中都被要求责令整改。
截图自企查查
除了上述代工厂,窝小芽品牌的其他代工厂也曾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处罚。
窝小芽冻干小圆奶酪的代工厂福建美一食品有限公司在2023年11月,被抽检出生产的速溶火龙果坚果藕粉羹不合格。
截图自窝小芽淘宝旗舰店
截图自企查查
窝小芽一口真虾条工厂山东高唐永旺食品有限公司在2024年10月17日由于设备安装、使用、检测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被处罚5000元。
此外,窝小芽的碎碎面生产厂家青岛然之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更是“出名”,该公司还是辅食品牌秋田满满的代工厂之一,多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截图自窝小芽淘宝旗舰店
根据企查查信息,2023年8月15日,青岛然之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窝小芽”婴幼儿猪肝粉因未标注生产日期,涉嫌生产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被即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1万元。
截图自企查查
2
产品“擦边”婴幼儿辅食
除了食品安全问题外,如今许多普通食品还“伪装”成婴幼儿食品在市场上流通。
这些食品以婴幼儿食品的口径来宣传,但实际并未按照婴幼儿辅食相关标准生产,自然也无法从抽检数据来体现其产品质量。
婴幼儿辅食,是婴幼儿继母乳或奶粉之后接触的第二类食品。因此,相比普通食品标准,婴幼儿食品的执行标准,包括食品原料、营养指标在内的要求也更加严苛。目前,婴幼儿辅食产品相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和《辅食营养补充品》(GB 22570-2014)。
其中,《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涵盖了泥(湖)状、颗粒状、汁类罐装食品,常见的有果蔬泥、肉泥、水果汁、蔬菜汁等;《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涵盖的婴幼儿辅助食品则是以谷物为主要原料,如婴幼儿米饼、婴幼儿面条、婴幼儿米粉等。
不过,上述标准对不同种类的婴幼儿辅助食品作了相关定义和规定,但是并未完全覆盖目前市面上的所有婴幼儿辅助食品。因此,尽管市面上部分产品仅执行《膨化食品》(GB 17401-2014)等普通食品标准,但一些婴幼儿食品品牌仍然以婴幼儿的口径来宣传这类产品。而执行不同的标准,意味着产品的营养指标如钠含量等存在不同,产品质量有着很大差别。
实际上,早在2018年,市场监督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监管的规定》的通知,其中提到,标签标注“婴幼儿食用”或“6个月以上婴幼儿食用”等表明专供婴幼儿食用的用语、图案的,应当真实、准确,其产品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关于“婴儿”或“幼儿”定义的要求;其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而实际上,诸如窝小芽等辅食品牌,在商品名称中通过“送婴幼儿同辅食谱”“送婴幼儿宝宝食谱”等字样,增加“婴幼儿”“辅食”“宝宝”等检索率,试图混淆视听,以此误导消费者。
截图自窝小芽官方旗舰店
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婴幼儿辅食产品时,还应重点关注其执行标准,选择执行婴幼儿辅食标准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