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鲜·愉悦·不矫情的海外文化瞭望角
- 鲜悦的第 2 篇文章
为什么人们说“宇宙空间的低温?”一个空虚的宇宙空间怎么会有温度呢?
彗星为什么有尾巴?
海洋是不是越变越咸?它们会不会变得咸到把所有生物都给咸死?
时间的最小可能单位是什么?
思考的速度有多快?
“生物钟”指的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意思是我们美好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学海无涯,知识是无限的。用我们短短几十年的光阴去追寻茫茫无际的知识,是不是作死哇!
况且在无穷尽的知识里,大概就只那么渺渺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是有用的,就说文章开头的六个问题,是不是把你们给问懵逼了?但是这些问题不知道又怎么样,虽然我们无知,但是我们心大啊。
偏偏阿西莫夫认为“人类是唯一一种能从无用知识的增长中,获取快感的动物”,这6个问题也是他所撰写的《你知道吗?——现代科学的一百个问题》中的所解答的6个主题而已。Emmm...可以想象他获取的快感有多足了。
那么这位快感很足的阿西莫夫是谁?
相信科幻迷们应该不陌生,他是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之一,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刘慈欣前年才凭借《三体》成为首位获得科幻界的奥斯卡“雨果奖”的亚洲人,阿西莫夫却在生前已经把雨果奖拿到手软了,并且还获得了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除了这些,他其余的title还有一大串,生物化学教授、门萨学会会员、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他一生创作和编辑过的书籍高达500册,除了哲学类作品,其余领域几乎都有涉及。其中小说类作品共201种,含科学幻想小说、探案小说以及各种短篇故事集和。另外非小说类作品共269种,包括科学总论、数学、天文地理、各种科学科幻随笔集以及历史文学、有关《圣经》的、幽默与讽刺、自传等等等等。
他的作品不仅涉猎广还数量多,不要说著作等身了,已经是“超身”了喂,简直高产似…??不过这也是因为阿西莫夫对写作数量变态般的追求,他说,“我写作的原因,如同呼吸一样;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我就会死去。”
是的,不写作就会死。希望当代热衷拖稿挖坑的作者们,能把它作为座右铭挂在墙头。
由于对写作的狂热,他也疏忽了与家人的相处,在他自己的第100本书《作品第100》的引言中,他满怀歉意地给老婆写道:
“给一位写作成瘾的作家当老婆,这种命运比死还悲惨。因为你的丈夫虽然身在家中,却经常魂不守舍。再没有比这种结合更悲惨的了。”
阿西莫夫的检讨非常真诚,他的老婆也表示赞同他的观点,于是婚姻还是破裂了。
但是,阿西莫夫对写作的热情持续了一生。他在逝世前的两年间,甚至连操作打字机都变得困难,但他依然坚持口述新作品,让别人帮他打出来。从1920年到1992年,在他72年的生涯中,他始终创作力丰沛,产量惊人。
生平
阿西莫夫3岁随父母定居纽约布鲁克林,在学生时代因为太聪明了,频频跳级。每次参加“智商测试”,普通学生都在80分左右,他却高达160分,属于“天赋极高”了。
这么算起来,阿西莫夫以有涯随无涯的效率要比普通人高个两倍……大概所有有用的知识学起来根本没有什么难度。所以他11岁就开始写作,15岁就高中毕业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就已经发表了第一部科幻作品。
在20岁到40岁左右期间,阿西莫夫疯狂输出科幻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以及银河帝国系列。
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大定律就是在期间的作品中提出来的,他也因此成为了现代机器人学之父:
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第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第三: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但是在后来的创作中,阿西莫夫发现了三大定律有bug啊,如果某个个体人类会伤害国家或全部人类的整体利益或秩序,需要被执行死刑,那么机器人当然不应该阻止。因此他赶紧在第一条之上,加了个第零定律:
第零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不受伤害。
1950年代末以后,博学多闻的阿西莫夫可能觉得写大量的科幻小说已经无法承载他要满溢出来的知识库了!于是他开始将写作重心转移到科普著作。
他开始向大众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科学,比如文章开头的《一百个科学问题》,又或是探讨地球以外的文明,编撰科学家的小传,预测未来的科技和灾难。同时他又热爱历史,从希腊到罗马,从宗教到政治他都能出书进行详述。
也许正式由于阿西莫夫的涉猎广泛无所不知,所以他的作品里才会有对民主、人文与科学韵味深刻的探讨,才能有宏大的背景设定,新颖错综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大胆幻想。
在当时机器人都没有出现的年代,阿西莫夫就提出了只被视为文学幻想的机器人学三大定律。而在人工智能大热的如今,机器人甚至能与人对话,说出“I'll destroy humans.”
所以人类之所以能够从无用知识中获得快感,是因为我们追随好奇,探索有趣,并且拥有直抵宇宙和未来的想象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