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都来了
我一直在想该怎样总结过去的2018年,甚至还在考虑要不要总结,毕竟人到达某一阶段后会惊奇的发现时间就只是时间了,好像每一年都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不愿承认的是2018年过得一样温吞吞的,就像2017年又好像2016年一样。事实上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几年。唯一不同的是这一年我开始习惯甚至有点喜欢这种温吞吞的感觉。“人们注视过去的自己,总觉得现在已是截然不同,其实真的有什么变化吗?倒也说不好。”不觉得吗,有时候什么都没发生恰恰是最好的事情。
很长时间我都在想,人为什么要逼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即使这件事情被认为是积极向上的。我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过去这一年也都尝试着努力地让生活变得有意思甚至有意义。我尝试过我没那么喜欢的电影、书籍、食物或许还在某个时刻妄图逼迫自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我发现,这些都没让我的生活变得有意思,相反的有些糟糕。人们总是擅长在自己的舒适圈里生活,一旦越界就会像接触了某种病毒一样全身变得不自在还会过敏。我好像努力地在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对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热爱生活的形象。我其实我并不奇怪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贴标签这种事不正是整个社会擅长并且一贯严格执行的吗。当你打开一个APP时,它会突然跳出很多标签,文艺 热血 旅行……。它会逼迫你给自己分个类,好像这样一切都会变得井然有序起来。当然,自己选择给自己贴上各种金灿灿的标签无非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受欢迎,这一点也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毕竟想要获得关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得事情了。
可是有一天,我看完一部电影。名字呢,说一下吧,叫《六弄咖啡馆》。我的评价是这样的:
“人生真的好难啊,但我还是要告诉自己要努力的生活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但,就是觉得应该有。”这是一件很奇怪的是,在那个时点我意识到了它的奇怪。好像自己无时无刻都在努力的扮演者另外一个人,那个人是积极向上的,无论怎样,都会一直热爱生活的。可是这说得通吗?又或者说真的有这种人吗。好像人们常常臆想出自己的光辉形象,并且大多数时候妄图以这种形象示人,又在某一时刻某一角落里陷入了自我怀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不愿意接受自己的那种不够光辉的“形象” ,不愿意接受本来就是一个情绪低落的人。严格的执行着我需要做个怎么样的人而不是我是个怎样的人。总是,努力的扮演着我以为别人喜欢的那种角色。可是啊,我并不喜欢旅行,别人都喜欢走走停停,而我好像只喜欢停。别人去过很多城市,而我只去过很多城市的火车站。我也绝对不是什么热爱生活的人,相反的是有时候荒废一天反而能让我感到舒服和自在。我仔细想了想,好像大家都在给自己找不自在。新的一年可以依然如此。也可以努力地摆出一副努力生活热爱生命的无所畏惧的样子,但是呢此刻我突然觉得没有必要。况且我也不是一个散漫懒惰之人,只是常常处于低电量模式而已。
今年下半年开始找工作了,这一部分也没什么好说的。我本科毕业时对走入社会几乎是带着一种排斥的,这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我考研的决定。但后来就变得有些坦然了,身份的不断转变毕竟是无法避免的事。
经过了这一年。还是想说一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没觉得吗,“不了了之”这四个字足够形容绝大多数关系的结局了。人们大多数认识彼此的途径不过是从一句有点尴尬的你好开始,最终会发展成各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可能是无话不谈的朋友,相互爱到不能自已的情侣,也许还是互相暧昧的美好。但过了一段时间,当自己梳理这些关系时会发现也没剩下些什么,大家好像又恢复到了以往陌生的状态,既认识又不认识。我常常会问一个问题,怎么才算是认识一个人呢?是说了你好,还是说了再见。过了这么多年我也没有什么清晰的答案,经过了这一年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人们会经常说你好,但不会常常说再见。人们最擅长做的事就是让一段关系在模糊领域自由发展,而很多情况下,这种自由发展都发展不出什么结果,到最后也无非是不了了之。不过这也没什么好遗憾的,突然觉得麦兜说的很有道理,“火鸡的味道,在将要吃和吃第一口之间已经达到最高峰了。”
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永远是减分制。就是大家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一百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了解一个人越会发现很多小秘密,这些小秘密又恰巧是你不喜欢的,于是一百分总有变成零分的那一天。曾经想换一种方式与别人相处,逐渐发现别人身上的美好,从六十分逐渐加到一百分那种的加分制,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还是失败了。好像,还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刚认识的时候最美好。有一天走在路上,发现我曾经很喜欢很喜欢的姑娘,可是我一点也不觉得她可爱了。她的可爱在我这里好像伴随着无数次的争吵和不理解而消失殆尽了吧。其实,喜欢真的和凤梨罐头一样都是有保质期的。不只针对人,针对其他也是如此。我好像不再喜欢动画片,不再喜欢吃零食,不再喜欢曾经喜欢吃的西蓝花等等吧。
止损。这也算是今年学会的一件事吧。其实说是止损也不太恰当。好像还没开始损失时,我就会把它掐灭,完全不给它开始损失的机会。有时候我也在怀疑我这种单纯的依靠自己判断所做的决定会不会有失偏颇,会不会因此错过些什么。但,好像唯一不会做的事情就是后悔吧。毕竟长大,会越来越来让你选择你觉得对的事情,而不愿意冒那些可能得风险。虽然我还很幼稚,但可能冒出了一点长大的苗头。我不知道该开心还是难过。
兜圈子,大家都喜欢兜圈子。“人们总是对喜欢的人不说我喜欢你,却说我想你;对想见的人不说我想你,却说要不要一起吃个饭。”我可能也不例外,有时候我很想吃玉米却点了玉米炒饭。但味道其实是不一样的。兜着兜着会发现,再也兜不回原点。就是我说的和我想说的总会有偏差,差点意思。而我总是希望对方能真正理解我的意图,当然这种情况几乎是不会发生的。这可能就是一点点的沟通障碍吧。
说了这么多也没什么内容。人们总是过份强调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意义。这也是我选择写这篇不算总结的总结的原因吧。不然此刻我可能在睡觉,或者想着中午饭还吃不吃重庆小面。对了,来都来了,这个还没解释。没什么特别的意思,也就是字面意思,好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去了一场好像没什么意思的讲座,去上了一节老师一直在扯淡的课,总还安慰自己来都来了。哈哈,好像还挺说得通的,也挺像自己目前的状态的。没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也没什么特别想做的事。但我也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再找到他们以前,就这样,来都来了,先把眼前的事做好吧。
人生到了一定阶段总是会为了自己的前途担忧,而不是单纯的考虑午饭到底吃什么。所以,我决定午饭不吃重庆小面了,吃番茄肉丸米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