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两句民谣传遍当年的北魏京城洛阳。其所歌颂的正是以一介不会骑射的白衣书生而创造了古今最高战争记录的梁朝名将陈庆之。一千五百多年后,另一个以书生统兵,从不摸枪却横扫六合的伟大统帅在读《梁书·陈庆之传》时挥毫写道:“千古之下,为之神往!”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能赢得毛泽东如此赞叹,是因为他一生所创造的,神话般的以弱胜强的战绩,尤其是在公元528年的北伐中,以七千白袍兵横挑当时无敌于天下的拓跋北魏30万骑兵,大小四十七战,战无不胜,攻城三十二座,攻无不克,打得北魏骑兵望风披靡,从此“铁骑”一词不再是草原民族的专利。
陈庆之出身微寒,在极其看重门阀的南北朝时期本来是没有机会发光的,只是因为梁武帝萧衍还没登上帝位时,陈庆之给他当过书僮,而且陪伺酷爱围棋的武帝下棋,让武帝非常满意,所以在萧衍称帝后给了18岁的他一个负责处理文书的官职,从此也算踏入了官场,但直到23年后才给他委以重任。
公元525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失败后投向梁朝,请求梁朝派兵接应。梁武帝想起了陈庆之,大概是想给早年就跟随他的门人一个表现机会,就封他为宣德将军,领军两千护送豫王萧综去接收徐州,北魏朝廷闻讯后,立即派遣两万骑兵进攻徐州。以常理而言,两千南朝步兵无论如何也不是两万北魏铁骑的对手,在这样的力量对比下,只有撤退一途。但陈庆之不退反进,给北魏军以迎头痛击,一战连破魏军两座营垒。《梁书》以“进薄其垒,一鼓便溃”记载了他首战得胜的过程。
正当全军士气高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陈庆之护送的豫王萧综一直怀疑自己是被梁武帝所杀的东昏侯萧宝卷的儿子,与梁武帝有杀父之仇。于是他趁着黑夜逃进北魏大营,和盘托出梁军底细,导致了梁军崩溃。陈庆之知道徐州已不可守,就率领本部将士且战且走,最终把大部分梁军带回本国。此役虽出师未捷,但陈庆之的军事天赋却已初露峥嶸。
公元527年,北魏陷入混乱,葛荣的义军攻陷信都,被北魏收留的南齐宗室萧宝寅在长安兵变称帝。梁朝乘机派大将曹仲宗和陈庆之一起率兵进攻涡阳,北魏派遣15万大军驰援。随后的一年里双方在涡阳城下反复厮杀,交战近百次,两军都十分疲惫。这时,北魏新到的援军迂回到梁军后方筑起营垒,梁军主帅曹仲宗闻讯大惊,因为担心腹背受敌,准备领军南撤。关键时刻,陈庆之拿出皇帝赐给他的节仗,来到军门前大声说道:“我们大家当初一同来到涡阳,前后打了一年仗,耗费钱粮无数。如今大家胸无斗志,只想撤退保命,这怎么能是要报效国家的壮士干得出来的事呢?今天要么齐心协力与鲜卑人决一死战,要么我用皇上给我的密敕治大家的罪!”事情至此,曹仲宗等人也只能依从陈庆之,与魏军决战。
魏军用绳子和巨木围成营寨,并在寨前设置鹿砦,一共连起13坐营垒。陈庆之亲率精锐骑兵夜袭魏营,一夜连破四座营垒,涡阳守将摄于陈庆之的军威而投降。面对剩下的9坐营垒,陈庆之命令斩杀魏军俘虏,将他们的首级陈列阵前,然后亲自擂鼓督战,梁军将士无不舍命奋进。魏军被梁军的气势吓破了胆,纷纷溃逃。此战,魏军尸横遍野,丢弃兵甲无数,淮河的河道也被魏军尸体堵塞,《梁书》的记载是“涡水咽流”。
涡阳大捷令梁武帝十分高兴,亲自写诏书称赞陈庆之:“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一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杨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意思是说,陈庆之既非将门之后,亦非士族传人,却在战场上深谋远虑,屡建奇功,陈家也从寒门而变豪门,陈庆之的名声也将传于史册,真是大丈夫本色啊!”
公元528年,北魏发生河阴之变,军阀尔朱荣领军进入洛阳,屠杀包括胡太后和小皇帝在内的两千皇亲大臣,北魏朝野人人自危,北海王元颢投降梁朝,请求梁武帝扶他称帝。梁武帝就派陈庆之率七千人马护送元颢北上洛阳。从梁武帝派出的人马数量看,他对元颢并没有太大信心,并没有借此一举收复中原的想法,只是敷衍一下而已。然而,陈庆之却将仅凭这七千人马创造中国战争史上的最大奇迹!
陈庆之大军出发后很快进逼睢阳,守将丘大千拥兵七万,却是陈庆之徐州之战时的手下败将,闻听陈庆之前来攻城已是惊弓之鸟,结果睢阳被梁军一鼓而下,丘大千阵前投降。睢阳一失,洛阳门户大开,北魏朝廷急派大将元晖领两万御林军前来夺回睢阳。这两万御林军是北魏最精锐的重骑兵,战场上鲜有敌手。结果与陈庆之一番激战,魏军大败,元晖被俘,损失战车七千多辆。已经无路可退的北魏朝廷孤注一掷,倾举国之力,集结三十万大军南下与梁军决战。
此时形式对陈庆之非常不利,梁军被挡在由七万北魏御林军驻守的荥阳城下,而北魏大将元天穆率领的援军正星夜兼程赶往荥阳,另一路由尔朱世隆率领的一万人马进驻虎牢关,断了梁军退路。危急时刻,陈庆之亲自对全军将士进行动员,他说:“我们一路打来,攻城略地,杀人父兄,掠人子女,不计其数。所以我们与元天穆的人马不共戴天,而我们只有七千人,他们是三十万,今天只有抱定决死一战的信念了。他们都是骑兵,如在平原交战,我们必死无疑,只有趁他们还未到达前打下荥阳,如果大家再犹豫就只有等人屠宰了!”将士们听后群情激昂,陈庆之立即命令进攻,梁军前赴后继,奋力攻城,终于在魏军合围前打下了荥阳。随后,陈庆之派三千白袍骑兵背城列阵,趁魏军刚到立足未稳,立即发起突击。魏军做梦也没想到,刚刚经过激战疲惫不堪的梁军,居然放着坚城不守,不顾力量悬殊,反而对敌人的强大骑兵发动野战,措手不及之下被打得大败,元天穆仅带数十骑逃脱。随后陈庆之胜利攻入洛阳,这是桓温北伐之后两百年来第一次有汉军进入洛阳,可谓功比天高!
本来这场令人回肠荡气的北伐应该有个完美结局,但那个元颢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进入洛阳后想的不是如何站稳脚跟巩固政权,却沉迷声色,背弃与梁朝的盟约,处处排挤陈庆之。此时北魏大将尔朱荣已集结大军向洛阳杀来,元颢带领旧部与尔朱决战,结果兵败被俘。此时洛阳已成孤城,而陈庆之面对的尔朱荣也是一员名将,他曾以数千精锐大破葛荣的几十万义军。当此危局,陈庆之决定主动撤出洛阳,一路稳扎稳打,步步退回南方。不幸的是,路上突遭洪水,七千无敌神兵竟然被洪水吞没,陈庆之只身化妆成和尚逃回健康。梁武帝非但没有责罚他,反而给他加官进爵。也许他很后悔当初没有多派兵力,以致错过了统一北方的良机。
公元539年,陈庆之去世,梁武帝赐给他一部鼓吹,这就是曹操和司马懿梦寐以求的九锡的一种,并谥号“武侯”。陈庆之的赫赫战功虽然没能改变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但他和他的七千白袍兵却写下了古今战争史上最绚丽的传奇。
陈庆之虽然创造了神话般的战争奇迹,但他的历史知名度并不高,非但与“韩白霍卫”不能相提并论,在“宋前七十二名将”和“十七史百将”中都不见他的名字,可见他在主流史学家眼中并不入流,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种是认为对他战绩的记载有夸张成分。其实夸张记述和附会描写是中国史书中的常态,无论是曹操八十万大军下江南还是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都是这种夸张记述的结果。但不能因为记载中有夸张成分就否认曹操军队的声势浩大和对东吴在军力上的绝对优势,同样也不能否认白起屠杀降卒事实的存在。所以即使承认陈庆之的战绩记载中有水分也不能完全否认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连战连捷的壮举。
另一种是认为陈庆之训练的军队不是仁义之师,而是一支嗜血擅杀的虎狼之旅。这可以从他作战时的一些残忍做法看出来,当他自己身处绝境时,在荥阳城下对将士的动员讲话中也有所透露。《资治通鉴》也记载他的军队入洛后“所从南兵,陵暴市里”。因此陈庆之和他的白袍兵由于这些暴行已经失去了道德高点,而在以仁义为主流思想的古代,史学家们当然要把这支不仁义的军队排斥在主流之外了。但史学家们的标准也不是一概而论的,白起坑杀降卒的行为肯定不道德,可他仍然位列“韩白霍卫”。所以陈庆之被摒弃在古今名将行列之外的真正原因恐怕还在于他所取得的战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的战略态势,而不是其犯下的战争罪行。
第三种是对陈庆之取得的神奇战绩完全不能理解,因为这完全超出了人们的认知,因而将其归结为某种邪恶的超自然现象。由于陈庆之在战场上经常使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诡异而神秘的奇谋,再加白袍兵在战场上的嗜血行为,就更加深了这种认知。
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陈庆之正是用奇术的高手,他让部队披白袍打白幡本身就是奇术。古代的人们普遍迷信,对白衣白幡这种阴森森的丧服打扮本就有几分惧怕,而且陈庆之又擅夜战,黑夜中一群行踪飘忽的白衣人怪叫着冲过来,肯定会导致敌方士兵的心理恐惧,从而瓦解其战斗力。而通过连续胜利和残酷杀戮后,就会对敌方造成一种心理暗示,即穿白袍的兵都是可怕的嗜血恶魔,遇上了要赶紧逃,这就有了“千军万马避白袍”的说法,所以陈庆之实在是个心理战专家。
其实陈庆之的军队并不只穿白袍,有时也穿其它颜色的衣服,这要根据战场需要而定。比如打洛阳时,守军一夜之间发现城外多出了无数坟墓,正犹疑中,突然从一个个坟堆冲出一群身穿红衣披头散发的人马,他们嚎叫着扑来,有如来自地狱的恶魔。守军吓得心胆俱裂,望风而逃,洛阳就这样被轻易攻破了。
因为陈庆之所取得的不可思议的战绩,以及白袍兵残忍的行为,再加诡谲怪异的战术,人们就认定他有妖术,他统率的军队是一群妖兵,不能归入名军大将之列。
由于过去人们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当一个人获得了匪夷所思的成就却又难以解释原因时,就会将其与妖邪的神秘力量联系起来,这种现象古今中外都有。俄罗斯音乐家海菲兹因为创作的小提琴曲难度极大,比如《霍拉舞曲》中的连顿弓法,至今全世界只有包括中国演奏家薛伟在内的两个人会表演,这令当时的一些名家很难堪,于是这些人就诋毁他,说他与魔鬼有交易。
人类战争史上出现过许多战争奇迹,像亚历山大以数万人战胜了波斯的百万大军。霍去病十八岁就率八百骑兵深入匈奴腹地,直捣王庭斩杀匈奴名王。这些在后人看来都是难以置信的,但无论亚历山大还是霍去病,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作战胜利的原因以及作战经过在史书上都有详细记载,因而不容置疑。可是陈庆之的出现和崛起显得太过突兀,在他首次出战以前,史书没有片言只字记载他有过学习和实践兵事的事迹或经历,他自己也没有留下任何军事著作。只知道他擅下围棋,以及“射不能穿札,骑不能便利”的文弱形象。可就是这样一个文弱书生,当他第一次领兵时,就取得了颠覆性的战果,以两千南方步兵击败了北魏两万铁骑。那么他到底是从何时、从何处学来了这些惊世骇俗的战法韬略和统兵奇谋的呢?难道他真的得到了某些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启示?这恐怕永远是一个迷了。但无论如何,他得到了同样擅长以弱击强的毛泽东的极高赞誉。毛泽东是个伟大的兵家,也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绝不会相信什么“怪力乱神”。毛泽东给予陈庆之的高度评价一定是仔细研读了他的战例再结合自己的作战经验而得出的客观结论,这是一位战神对另一位战神远隔一千五百时空的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