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哲学》无论儒佛道西都是生活哲学,都是治心篇,心有阳光,整个宇宙就是你的。所以,万法归一,殊途同归,都可以学习。
在这个浮躁的人世,不能控制的太多了,比如,生命长短,健康,财富,家人,环境,政府,上下级关系,死神的召唤等等。而能控制的就是,我们的信念。所以,无论你习惯学什么,都可以,只要学快乐了,就没有走偏!
人们痛苦的根源,1,控制没法控制的东西,2,没有在自己能掌控的东西上下功夫。
快乐的见意,1,不要过份自责,因为,有些事情不是你能掌控的,比如,我的爱人突然离我而去。2,不要拿别人当借口,任何人都无权让自己动心。除非自己同意。像论语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3靠体育锻炼能修复伤痛,4,享乐主义,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5,快乐的来源,简简单单,岁月静好,读书,散步,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
6活的不被觉察,不挣很多钱,快乐很重要,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做义工,快乐很简单,享受当下,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宇宙不断扩展,接近于道,神,自然的,人,有分别心,好的,坏的。我不能穷,宇宙听不懂,而我想挣钱,格言之类的话,是不断说给自己听的,确定自己的信念,比如,拜佛时说的话也是说给自己听的,佛并听不懂。
潜入主义,讲木桶里住的人,有信念,占领华尔街之辈,无政府主义之人,骑自行车环游世界之类,穷潜入主义之辈,纯粹愉快。像《论语》里质胜文质史。
另外,还举了一些,柏拉图,苏格拉底,孔子,等名人故事,让孩子找一个偶像,目的做人做事找到那个黄金分割点,接近于中庸之道。
亚历士多得理论,崇高和美德一致才幸福。
最后,举了苏格拉底面对死亡时,任何时候终结都一样,当有毒的菜汁拿给他时,他说,我将去死,而你们还活着,究竟谁更幸福只有天知道。[呲牙][呲牙][呲牙]
哲学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让人高兴,镇定,心注入能量,在这个浮躁的尘世,像打开了一个窗户,通过哲学理念,给人们生活注入了新的能量。
今上午独自一人去大粮山往返两万步,想了很多,人生不只有花团锦簇,还应该有孤独的反思。岁月静好,享受大自然之美,听蝉声,闻鸟叫,沐浴春风,不辜负这个长养阳气的春足矣。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