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认知差距。
认知有四个境界: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陷入自以为是的处境。
知道自己不知道:对未知充满了敬畏之心,开启了求知之心
苏格拉底: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知道自己知道:洞察了事物的底层逻辑,建立认知的体系
不知道自己知道:始终保持空杯心态
如图所示,人群中有99%的人占据了前两层,其中95%的人群,仍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水平。
那么如何弥补认知的差距?
先从感知你的内心开始。
感知内心,就是持续的刻意练习元认知能力,而方法就是我正在践行的内观,类似于禅修、冥想、坐享。
任何的事情,都有它外在的表象,我们要达到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唯有理解了本质的概念,你才会发现许多事物之间在本质上居然有着相关的联系。
例如学习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是通过否定自我,进而获得新认知的过程,你会发现,想要让自己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都需要在不断地否定自我中成长。掌握本质,就能够触类旁通,解决你很多的疑惑。
探索本质的过程中,需要日复一日,持续不断地自我精进。我锻炼元认知能力的时间,已经超过了6个月,期间还参加了10天的内观课程,这给我带来最显著的改变,就是能够察觉自我的情绪。
痛,是因为你认为它是痛
例如愉悦感与痛感,看上去是我们身体自然的反应,但实际上是由于外界的事物引起内心的波动,进而内心形成了标签。
莎士比亚: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也就是你认为痛,它就是痛,你认为愉悦,它就是愉悦。
愉悦感与痛感都是一种情绪的表象,想要理解情绪的本质,避免情绪的干扰,就需要继续深入思考,什么让我产生愉悦感,什么让我产生痛感。
情绪无法被戒掉
我生气了与我知道我生气了,这是两种不同的认知维度。前者是情绪的奴隶,后者是情绪的主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戒掉情绪是不可能的事情,克制情绪也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堵不如疏,唯有通过不断地内观去审视自己,让潜意识对情绪深化,就像一个电脑弹窗,察觉到情绪出现后,不是立刻做出反应,而是先去思考,产生情绪的背后是什么原因。
当你不自觉的形成对情绪的思考,由此及彼,你会渐渐地发现,你对外界事物的思考深度在逐步加强。
总结
感知内心需要反复练习,它和学习没有什么不同,都需要持续不断地练习,需要你在不断观察自己的感受,不论是愉悦感还是痛感,你需要用平等心去接受。
那么如何用正确的内观方式去感知内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如何建立平等心?下期我会结合的十日内观,以平均每天与内心对话16个小时的亲身经历作为例子,进行阐述,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