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北大本科、留美研究生
却“拉黑”父母、10年不回家!
最近,已12年没回家过春节的他
更是写下一封万字长信
“控诉”父母对他的伤害……
在文中这名笔名叫“秋岸”的男孩子叫王猛(化名),是个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80后,从小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近日他完成了一封15000余字的长信,前后发给二三十个朋友及同学,回顾了自己与家人的过往。行文间言辞激烈,满是父母的“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父母的过度关爱以及缺乏亲情,让他没能树立足够的信心。
看上去难以理解对不对?看上去这样的天之骄子不应该有烦恼是不是?看上去父母完美的培养不会错,是吗?可是真实情况就是王猛确实心态崩了,为什么呢?
1.父母崇尚学习成绩大于天
我们这个年代的父母,大多以爱之名进行实际的控制孩子,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猛记忆犹新的事情是:他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级演出要求必须穿短裤,王猛回家告诉母亲穿短裤,而且家里也有短裤,其母非得让他穿长裤,老师知道了以后也非常生气,一场演出变成了老师和家长尊严之争,其母的心态非常好理解:我家儿子成绩这么好,凭什么事事听你指挥?你班成绩还得指着我儿子出彩呢!
如果说孩子长大了以后,其母尊敬孩子的感受加以改变尚可,但在上大学前的那次旅行,却伤透了他的心:上大学前,父母特意安排了一次“旅行”,这次旅行如果是自驾游,那么便辜负了其母的虚荣心,所以找了个跟团走带导游的旅行团,在旅行过程中,其母一直喋喋不休的强调她儿子怎么怎么优秀和她怎么教育孩子,导游不胜其烦便开玩笑让他和团里两个女大学生住在一起,当时这种过分的玩笑使王猛当场僵住,其父母没有一点怼回去的意思,回去王猛问他们为什么没反应,其父却说:“你马上要出去学习了,这样的事情很常见。”“哪怕有一个正常反应,呵呵也行。”王猛说。其父母失败的处事方式导致于:
2.对孩子进行以爱之名的控制着
王猛小学五年级时候非常痴迷奥数,这是所有家长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但其母却禁止他去补课班学习,考试的时候他的考试夹子被人恶意划坏涂抹,她母知道以后却说:“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这种脑残家长有这样的理论:你看你不听我的,就该吃亏吧,我都是为了你好!所以他们在孩子犯错了都是一般质问孩子:多找找自身问题!为什么每次都是你,你咋不看看那谁咋不这样呢?承认错误了吗?你认识到自己错误了吗?这样以爱之名的绑架,这样要求孩子效忠自己,这样为他好的把关,控制孩子而不去关注孩子,实际反应这样的家长是自私的巨婴!
而他的父母甚至连鸡蛋都不让王猛动手剥,他们亲戚朋友知道后对他进行群嘲,于是导致于他成年以后,她的亲戚在他家玩看他在动手做航模时候惊呆了,他们的反应是:你居然还会做这个?我还以为你鸡蛋不会剥呢,他父母从来不觉得这是件打脸的事情,甚至没有反应,而那么多的讽刺和嘲笑都让王猛一个人背负,他们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你自己不拿你自己孩子当回事的时候,就别怪别人更不拿你孩子当回事,所以看似众叛亲离的王猛实际上更是在这种无自尊,无地位,无价值的家庭中的解脱。
也许王猛的父母会很委屈,从小到大没有亏待他,为什么成了“白眼狼”了?这与王猛父母经历的年代也不无关系:
3.经历过时代变革,有自己未完成的“遗愿”
王猛是80后,那么他的父母是60后,他们还是部队出身,他们本来出身于动荡年代,面临时代变迁和经济发展等一些问题,所以他们的思想有着洗不掉的时代烙印:极端,激进,唯我独尊,怕错过什么好机遇,或者一定不要去做什么,在文章中我们看到,他被父母安排在县城里的事业单位,很明显:其父母怕其失业,是受90年代下岗潮的影响,所以稳定的才是最好的,但没有历练的工作就像温水煮青蛙,不仅工资稳定,事业也停滞不前,这看起来很适合孩子,殊不知这并不是王猛想要的。
而其父母的学历较高,应该是那个年代的佼佼者,但中国“望子成龙”的欲望促使他们永不满足,还在和与其他家长攀比中炫耀自己那颗不值钱的虚荣心,这也是中国家长的一个怪胎现象:自己达不到的“遗愿”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仿佛孩子达到了自己就出了这口恶气似的。
反观其自己,错过了时代的大好机遇,在单位充当着低三下四的奴性角色,一辈子被人压制着翻不了身却在孩子身上作威作福,吆三喝四,加上愚忠文化盛行,封建宗法制社会式家族统治,他们的意愿无限的被放大,但孩子自身本来条件有限,他们选择了牺牲掉培养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好心态的人,非得逼孩子成为一个高分低能的人,虽说孩子现在成为符合他们标准的机器,因为学习的优越感让他感觉他很厉害,但生活中的低能让他很失落,剧烈的落差感让他心态崩了。
而那个时代都在吹嘘:“无不是的父母”,但父母的种类分为三种:权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而这三种中的前两种一个产生王猛式高分低能孩子,一个产生熊孩子,而王猛在这样权威家庭到底成为什么样的人格呢?
内向,敏感,不善交际 源于父母从小把他关在家里,不让他与外界沟通交流。
单纯,善良,玻璃心,源于父母在外面一次又一次不留情面的训斥他,这像一只黑手,从家温馨之港湾推向冰冷的社会。越是受伤越深越不轻易相信别人。
高分低能,适应社会能力差,源于他父母对德育的不重视,只重视考试成绩,正常的交际就讽刺挖苦他。
而王猛的父母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忽略了儿子的心理问题
最近,老王仔细地分析了儿子与家人断绝关系前后的几次转折点,他得出结论,儿子强烈的情绪爆发点往往都在其经历不顺的时候。
“他是状元,到了北大肯定会有比他更好的人,在大学的后期出现情绪异常。之后毕业工作又遭遇不顺,再次出现了情绪问题。到美国学业出现困难,同时在看了心理医生后,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了他从小到大的经历上,迁怒于家人。”老王说。
老王也反思了,自己曾在处理儿子的“求助”上的确存在方式方法的问题,忽略了儿子的心理感受。“不管怎么样,我们爱儿子,希望跟他重新联系起来。”母亲老刘说。
老俩口内心期待着儿子的回归,家的大门是永远打开的。
“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换位思考和平等解决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那么我们的双方都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不足给对方带来的伤害,人心都是肉长的,也许有那么一天,王猛突然顿悟,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其父母的本意,而父母的初衷总是好的,却从不注意方式方法,那么这层牢不可破的坚冰终究会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