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跟老公说,养孩子这件事是我这三十多年来做过的最难的事,而且随着孩子长大,这件事变得越来越难。
小时候照顾好吃喝拉撒睡就行了,只是体力上累一些,而长到了两三岁精力旺盛自我意识萌芽后,体力上的累就没那么重要了,心累才是真的累。孩子爱发脾气,拖拉,没有理由地和我对着干,分分钟把我逼疯。我已经不相信什么暴怒的18个月,可怕的2岁,恐怖的3岁了,从一岁半以后,感觉孩子就进入了一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叛逆期,使我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了持续的考验。
更让我难过的是,还不断地看到一些散播焦虑的育儿文章,外界的各种声音一遍一遍地强调:不能吼孩子不能吼孩子,要共情要运用游戏力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似乎,面对一个调皮捣蛋乱发脾气的小孩,你要是表现出一点情绪,你这个当妈的就很失败。
有时候,我能憋着,耐着性子去共情,想着法逗她让她转移注意力;
有时候,真的憋不住,不知道怎么火就发出来了,接着陷入自责:我怎么就没忍住呢?我的情绪管理能力真是太差了,我跟一个小孩生什么气啊?
然后下一次,又陷入同样的循环:憋不住发火—自责—保证下次不发火了—憋不住发火——自责。。。这样下去,挫败感累积地越来越多,像块石头压在心口。下次一个小小的导火索,就能引发一次情绪大爆发。
而在我隐忍矛盾挣扎的同时,看看周围的法国家长,他们是怎么做的?
其实我是一直都知道的,法国人特别不喜欢“enfant gâté (被宠坏的小孩)”,所以他们极力避免自己的小孩被宠坏,对孩子很严格。对睡眠训练的推崇,对自主进食等自立能力的执迷,还有法国的国罚“Au Coin (墙角罚站)”,以及法国家长的口头语“C’est moi qui décide! (我说了算!)”,我总是觉得法国人对小孩有些太过于严格了。
女儿有个玩伴叫Mina,我目睹过好几次Mina妈妈和Mina间的争执,Mina妈妈总是大声地训斥Mina的错误,表达出自己的不满,然后坚决地执行对Mina的惩罚,不管Mina哭闹成什么样,Mina妈妈都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重复自己的原则。事情过后,等Mina和她妈妈都情绪稳定下来,她们就互相拥抱一下,然后Mina又跑去玩耍,就像是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印象很深的有一次和Joia在等待室等着看医生,有一位法国妈妈和她的也就3岁多的儿子在看书打发时间,那个小男孩不小心膝盖把他妈妈的手撞到了椅子上,那位妈妈看上去很疼的样子。当时照我的思维,孩子碰自己一下不是很正常的嘛,没什么的,没想到那位妈妈就训斥他的孩子:“你把我的手撞疼了!你动的时候要注意!现在你老实地坐在椅子上!” 那个小男孩有点不知所措,乖乖坐到椅子上,然后他妈妈就接着给他讲故事。
我所观察的周围的这些法国家长,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她们会直接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把自己的情绪说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不高兴了。而照那些育儿观点说的,法国小孩这样被训斥,会不会就缺乏安全感,变得懦弱,和别人的感情链接变弱呢?
完全没有。
相反,他们很爱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敢于探索,他们也敢于表达,并且,还很明白自己的界限。
我曾经听到过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对我说:“Je n’ai pas le droit de toucher la boîte.(我没有权利动这个盒子。)” 当时是因为这个小女孩发烧了,我让她去小药箱里找一下温度计,可是她父母告诉过她小孩不能动药箱里的东西,所以她就记住了自己没有权利动这个药箱。
我们所说的管教小孩要“温柔而坚定”,法国人“坚定”是做到了,“温柔”的确是差一些。法国很看重“个人主义”,所以即使当了父母,也不会把个人的需求放在其次,带着刚满月的宝宝去深山老林里去度假是法国人常干的事。而当孩子捣蛋犯错的时候,法国人也不会压制自己的情绪,而是干脆地表达出不满,该吼就吼,该罚就罚,但是事情过去之后,他们会继续毫不吝啬地对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随着Joia长大,看了很多育儿文章和育儿书之后,我越来越觉得,育儿这件事没有标准的做法。不仅每个孩子不一样,每个父母也不一样,我们总教育孩子不要有单一的价值观,但是我们对育儿上的执念很多时候却让我们不能享受和孩子相处的乐趣,让我们觉得和孩子相处有时候真的“很累”。
生气了就是生气了,有不满就去表达,很简单的连锁反应,为什么作为父母就要去抑制呢?是不是把孩子想得太脆弱了一些?对亲子关系真的有益吗?
都说“妈妈的情绪稳定,孩子才会长得好。” 可我现在越来越不相信一个不发火的妈妈就是情绪稳定,一个能正常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让坏情绪在暗处积累的妈妈,才会更有利于亲子关系的长期发展。
但是,我以上所说的这些,并不是说我们能完全放任自己的情绪,对孩子乱发脾气。对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要注意的方面:
- 对事不对人
给孩子说明自己为什么生气,是因为什么事情什么原因,但要避免说贬低孩子自身的话,像贴标签的“你这个孩子太烦人了”“你这个磨蹭鬼”之类的话要忍住,恐吓类的如“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要你了”的话会使孩子安全感受损。
- 事情过去之后再向孩子表达爱
这是法国人的常有做法,事情过去就过去了,给孩子一个拥抱,向孩子表达爸爸妈妈还是很爱你。这样比父母生孩子的闷气憋出内伤可好多了。
- 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训斥孩子
当着别人的面训斥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把孩子带到人少的地方,再向ta表达你的不满。
-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打孩子
即使你非常非常的气愤,也要忍住自己的巴掌,暴力是会传染的。
养育孩子的确是件很难很辛苦的事,但有时候,是不是我们自己使这件事变得难上加难?亲子关系和任何关系一样,一方总是一味地隐忍是对这段关系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抛去那些理论,抛去别人的看法,在和孩子的关系中找到一种平衡,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才是最自然,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