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关系里受挫时,你首先要有一个意识:此刻我有一个需求没有被满足。”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
关系,不仅是指与亲人间的关系,比如父母,伴侣,孩子;还包括社会上、工作中的关系,比如同事,供应商,客户,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等。
当与他人在这个关系中,有一方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即两者之间的需求没有达到平衡时,就会产生矛盾。
矛盾产生,就会出现负面情绪。
当负面情绪出现时,大多我们会把责任归咎到对方上面,觉得是对方的错,对方不理解自己。实际上,是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刚开始读书日更时,那时正兴奋,当看了一本书,获得一个新知时,我会非常兴奋的分享给先生和孩子,我甚至希望先生也能跟着我一起看书,然后带动孩子一起。当他们表现出没有兴趣,或没有行动的时候,我会很生气,我理所当然的认为,我分享,他们就必须热情回应,或者跟我一起行动。没有跟我一起做,就是不够理解我,跟我不同频。
我为什么有负面情绪?
我的需求是什么?倾听,理解,共鸣,被需要?
我为什么希望他们能跟我一起开始读书?
我只是希望他们跟我一起读书吗?
不是,不是非要一起读书,我只是希望,我与先生和孩子,能一起做一件事。
我最需要的是:通过一起做一件事,我们三个能连成一个圈。我需要一个和睦的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我希望能融入他们中。
那要怎样能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呢?
关注需求,关注家庭中每个成员的需求,然后保持动态平衡。
当产生负面情绪时,平衡被打破,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来调节平衡。我们需要思考怎么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而无法改变他人。
在前面的那个例子中,我忽略了,我们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我看的书,也许先生并不感兴趣,我遇到的问题,也许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小孩有自己喜欢的领域,他并不能理解书中的情况。
当我产生负面情绪时,当我感觉我都是为他们好,他们怎么不做的时候?实际上是我的控制欲在起作用,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
虽然我当时没有想清楚原因,但是我很快意识到,我没有必要勉强他们也喜欢我喜欢的。
我们可以有各自的兴趣爱好,然后很和谐的生活在一起。
我可以找到同频的场域,找到同频的人分享即可,比如共读会,大家一起读写,交流心得,一同成长。
道理都是相通的,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当我们产生“负面情绪”时,一定是有“一个需求没有被满足”。
当我们遇到负面情绪时,问问自己的内心的小孩,是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产生这种情绪的?
面对负面情绪,承认它,接受它。
找到需求,满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