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梦想
装饰一句诗行;
要接近上帝和天堂,
莫过于瓦尔登湖——
我居住的地方。
——亨利·戴维·梭罗
该书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所见所闻以及所思所想。
梭罗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热爱大自然,把小动物当家里的小访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去林间观察动物和植物,在湖边垂钓,喜欢瓦尔登湖畔的一切。不管是夏天蚊虫叮咬的瓦尔登湖畔还是冬天天寒地冻的瓦尔登湖畔,他都能够发现瓦尔登湖不一样的美!每当夜深人静时,就挑灯夜战,沉淀自己的内心,让思想、感悟在纸上跳跃,他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梭罗远离城市尘嚣,过上了自给自足的惬意的生活,亲近大自然,寻求更简单的生存方式、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或者是一种生命本来的样子。
其实早在1400多年前,我国东晋诗人陶渊明就过上了自给自足,摆脱世俗烦恼,归园田居的悠然、惬意的生活。
一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知勾起多少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然而,在1400百多年后,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梭罗也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梭罗带着对大自然的向往,对低物质欲望生活的崇尚,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验告诉人们不要为了自己的过高的物质欲望失去了原本生活的初心和意义。希望人们将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所喜欢的事业,而不是为了高需求的物质生活,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为了高需求的物质生活,出卖自己的初心!他用自己在瓦尔登湖的实践结果向世人证明了这样一个现实:即人们的确将生命的意义搞颠倒了。人们原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去花更多的时间工作赚钱。
当地铁上人山人海的人们,匆匆忙忙赶往工作地点上班,又面无表情的拥挤着人群赶回家。
这般日复一日的恶性循环:人们厌烦着眼前一潭死水的生活,但不得不为了下个月的房租,继续着。
其实只要大家都低欲望物质生活一点点,生活都不会如此奔波。
一方面大家花了太多精力和时间去供养自己的肉身,而忽略了自身的灵魂;另一方面灵魂如饥似渴的想汲取精神食粮,但精神食粮匮乏的我们,只能转向娱乐获取精神上的垃圾食品。却只能短暂的得到安慰。如此循环往复,灵魂越匮乏,心里越是焦虑。
信息大爆炸时代,不管是物质垃圾还是精神垃圾无一不填满着我们的生活。
即使再多的物质也满足不了我们欲望的沟壑。
这样的我们不是戴着枷锁的飞鸟么?还能自由飞翔吗?
现代人能够安安静静看一下午的书籍,便是难得可贵。
若能够实践书中的精神,如,《瓦尔登湖》崇尚的生活理念。人们无需太多的物质,照样能够生活得很好,还能过上理想的生活,能够过上诗意生活。
再结合时下流行的断离舍生活理念,让自己的生活不被物质欲望所控制,让自己的生活轻松自在一点,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得到内心的认可。我们就可以活得更潇洒一点。
只要你寡欲,独处,沉淀,禅定,你就能够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物质欲望少点,精神垃圾少点,灵魂就轻松点;精神世界丰富点,也能够过上诗意生活。
可是说句大实话,我自己就暂且做不到低物质欲望~(囧)
虽然暂时做不到低物质欲望生活,但我内心却做着一个归隐山林或者归隐湖畔的梦!
“我到林中去,是因为我希望过深思熟虑的生活,只是去面对生活中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能学到生活要教给我的东西,而不要等到我临死时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生活过。”
——《瓦尔登湖·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