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两种人:完美主义者和快速试错者。
前者一心追求每个细节的极致,生怕出现任何纰漏;后者却更愿意迅速行动,即使犯错也能及时调整。
那么,究竟哪种人更容易迈向成功?
01. 5个月搞定火箭发动机
2002年,为了实现人类移居火星的梦想,马斯克创立了SpaceX,目标是研发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火箭。
但要研发出这样一枚火箭,首要任务是制造一款可靠的火箭发动机。
当时的马斯克是个“火箭小白”,他聘请了一群顶级工程师。
这些工程师表示,按照传统火箭研发流程,必须在多种极端条件下模拟测试,确保发动机的稳定性。
这一过程繁琐且昂贵,耗时至少3至5年。
然而,马斯克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指令:“制造一个发动机,直接点火测试,
如果它能工作,就装上火箭发射,看看结果如何。”
几个月后,工程师们完成了发动机的首次点火测试。然而,没多久发动机便解体了。
面对失败,马斯克没有慌张,而是冷静说道: “好,现在我们知道它的极限在哪了。”
从这次失败开始,SpaceX进入了一个快速研发的循环:制造原型,测试,找出问题,修正,再次测试……
短短5个月后,他们成功制造出了第一款可用的梅林发动机。
这种快速制造、测试、调整的方式,正是迭代思维的核心,那到底什么是迭代思维?
迭代思维是一种“边做边改”的策略:快速行动,快速测试,快速调整,直到问题被逐一解决。
它的关键在于放下对“完美”的执着,以行动代替犹豫,用实践来揭示问题,通过持续迭代来迈向成功。
如果说完美主义者在规避错误,那么迭代者就是在利用错误,他们明白:错误不可避免,但每一个错误背后都隐藏着成长的机会。
传统的国家火箭项目做法就是完美主义思维,在火箭发射之前就是不停的模拟,反复分析,确保所有条件都能达到理想标准再进行发射。
所以火箭发动机从研发到第一次点火发射,国家队一般需要3-5年,而SpaceX只用了5个月
02. 先完成,再完美
很多时候我们干不成事儿,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总想一开始把事情做得像模像样,尽善尽美之后,才好意思展示在大众面前。
比如单词量太少,就不敢用英语对话,
要等到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才开始写作,
产品功能必须足够完整,才肯推向市场等等。
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没错的,但在你刚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迈出第一步远远要比做的好不好更加重要。
03.行动步骤
如何用迭代思维快速找到成功之路?可以分为三步:
1. 快速行动,做出样品
不管是拍短视频、写文章,还是设计产品,第一步是用最短的时间做出一个基础版本,而不是追求“完美开局”。
比如:你想做短视频,不必一次拍摄高质量作品,可以用手机拍摄一段简短内容,只需保证信息清晰。
2. 展示样品,接受测试
把你的“初稿”展示出来,通过真实反馈找到问题和改进空间。
比如:发布视频后,通过查看播放量、点赞数、评论内容,分析观众的兴趣点和痛点。
3. 根据反馈,快速迭代
根据观察到的效果,不断优化内容、风格或形式,迅速调整并再次测试。
比如:如果观众喜欢节奏快、剧情紧凑的视频,下一个作品可以重点加强这两点。
总结下上面方法就会发现,运用迭代思维的关键是每一步都不要害怕“犯错”。正是通过不断暴露问题并解决问题,你才会不断接近目标。
完美只是目标,行动才是开始。
迭代思维告诉我们,迈出第一步,快速试错,才能找到问题并不断改进。正如马斯克的所说:“好,现在我们知道它的极限在哪了。” 成功的秘诀从来不是一开始就完美,而是持续优化,永不停止。
如果你正面临一个重要选择或项目,不妨试试从迭代思维开始:行动起来,试错并学习,再次行动,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