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1, 上海
维 心 说
这一段《传习录》里,谈到了我们每个人从小都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也是儒家经典《论语》的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因为是《论语》第一篇第一句话,所以这一篇被命名为“学而”篇。
为什么我们都记忆深刻?因为小时候这句话每个学生都要背,每一个学校都会贴上这句名人名言,所以想不记住这句话都难。那么,就让我们就来看看《传习录》里是如何说这句话的吧。
阳明先生的学生子仁问,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朱熹认为“学”就是要“效仿先觉者的行为”,孔子是先觉者,我们就要去效仿孔子。
阳明先生回答,学就是学去人欲、存天理。按着“去人欲、存天理”的方式去做事,这就是效仿先觉。去研究先贤的文章,问辨思索、存养天理、省察自己、克己复礼,这也是为了“去人欲、存天理”而已。如果我们只说要“效仿先觉”,不说存省克治,这又犯了总是在外求的毛病了。
当我们在静坐修习时,并不是为了学习如何静坐,而是修炼此心;当我们在持敬站立时,并不是为了学习如何站立,也是要修炼此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即悦,是习得的理义使我心愉悦。人心本自因理义而悦,正如眼睛因颜色而悦,耳朵因声音而悦,正因为有私欲所蔽所累,所以才会有不高兴。如果人欲一天天去除,理义则一天天明晰,又怎么不快乐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小到大,我们的理解都是学习后要时常温习,这样就会很快乐。可是,几个学生会真的认为温习功课是快乐的?能不抱怨课业繁重已经很好了,哪里还能觉得快乐?
学而时习之,古之圣贤一直说的这句话,可是我们该如何才能感觉真正的”学习之乐“呢?
关键是学什么,怎么学。
学什么?不只是学知识,而是学做人的道理,学人生的意义,学内心的满足,学良知的扩充。
怎么学?不只是读书作业,而是边学边实践,拿起书可以读,放下书可以用,最重要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堂外,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学而时习之。不是学习功课,时常温习,而是把心放在学上,同时不断地修心,不断地扩充良知,不断地知行合一,这样才会发现学习之乐,良知之乐!
原 文
子仁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先儒以学为‘效先觉之所为’,如何?”
先生曰:“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自下许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工夫,然不过欲去此心之人欲,存吾心之天理耳。若曰‘效先觉之所为’,则只说得学中一件事,亦似专求诸外了。
‘时习’者‘坐如尸’,非专习坐也,坐时习此心也;‘立如斋’,非专习立也,立时习此心也。
‘说’是‘理义之说我心’之‘说’。人心本自说理义,如目本说色、耳本说声,惟为人欲所蔽所累,始有不说。今人欲日去,则理义日洽浃,安得不说?”
维心说:阳明心学传习平台
除原文部分外,文章内容由觉晨原创,版权归“维心说”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