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杂在故乡情怀里的感叹号:黄丝菌
秋雨过后,黄丝菌带着金色的憧憬,一朵一朵的冒了出来,极像是一颗颗思念的感叹号,夹杂在武当山的树林,木兰山、云雾山的小草间,将思乡情节推向云山浪尖。
凡是有黄丝菌这个感叹号点缀的故乡章节段落里,字句优美、篇章华美、灵性十足、高贵无比。随着岁月悠然流淌、山风肆意撩拨、露水温情的点缀,小虫彷徨,她在思念段落里,显得情更浓郁,色更金黄,往事更难忘。
故乡这篇散文出现之前,黄丝菌就存在秋天里、山野里、草丛中。她极有负责人的情怀,在山野中虽然属于少数,却是属于精英部分,画龙点睛于故乡,也承担过我童年时的基本口粮。
那是一个秋雨刚过,骄阳似火的中午,父亲一身湿衣服,提着一只小篮子,装满着金色的黄丝菌,出现在厨房门口的情景。那情景中的父亲,显得特别高大,让我饥肠辘辘的肚子,有了亲密的安抚和欢悦。正在等米下锅的母亲,等来的不是米,是一篮子金黄色的黄丝菌。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将黄丝菌倒入盆子,开始捡出里面的杂草树叶、掰掉沾有黄色泥土的菌根,舀上两瓢水,清洗干净黄丝菌,然后用自己研究的养生菜谱,清水煮菌,操练自己的厨艺。对于一个连续三天靠野菜充饥,没有见过一粒米的我来说,黄丝菌仅仅是填充肚子的一种东西。
我老家是鄂西武当山下的一个小村子,屋后的龟山上,总长一些黄丝菌,那些年月,家里只要没有粮食,黄丝菌便成了我家的主食。她在我家的这篇散文里,着重强调了饥饿的分量,强调了生存的可贵,强调了父亲的责任,母亲的厨艺,强调了支撑着一个家庭成长的作用,这都很珍贵。就是没有强调过一个幼小的我真实感受。
再一次出现的时候,家里条件好多了。大伯家的两个哥哥从青海回来探亲,临走前的一顿饭,总要弄几个好菜。母亲要父亲去山上捡些黄丝菌,炒肉丝。父亲带着我上了后山上,他驾轻就熟的在树叶间穿行,浓郁的山林瞬间成为父亲书写亲情的绿色宣纸,他一会低头淹没在绿色茅草里,极像是缺少主语的抒情句式,虽缺少主语,感情却深厚浓郁;一会又再山林里手脚并用,挥斥方遒,与没有黄丝菌的树木交流。我也按照父亲的寻找黄丝菌的方式,游走在父亲营造的亲情氛围中。
再后来,移民来黄陂之后,梦中常常被黄丝菌的金黄刺痛。故乡的龟山、老屋、河水,远在青海的家门、仍然生活在故乡有很多年没见过面的同学,以及那些与黄丝菌有关的事物,是否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时光如潮,可以淘走太多的东西,除了黄丝菌,或许那都是缥缈可变的吧。而黄丝菌依然沉稳简朴,成为故乡这篇散文的主角,
今天,朋友在微信群里发出了几张,她最近采摘的黄丝菌照片,我看到照片,仿佛看到好多未曾谋面的祖辈,甚至千里之外的汉水和武当山,感到无比亲切。她让我觉得,万事再美也美不过黄丝菌的善良,人走得再远也不会感觉到孤单。
父亲告诉我:“山有黄丝菌,山才有灵性。”是啊!对我来说,黄丝菌不仅是我怀想故乡的信物,更是父辈传承下来的一种责任、担当、和亲情的延展。今天写这篇短文,也是想向孩子们传授的人生第一课。黄丝菌虽然生长在山乡僻壤,但她精神可嘉,有思念、亲情、担当的情怀。
在故乡的散文里,思念会用上黄丝菌这个感叹号,表达自己不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