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芳华》热播以来,微信大多数朋友都晒出了二八年华时的相片。观看后不只是60后,70后感叹不已,年轻的一代也激动万分。
其实每一个人的芳华岁月都精彩纷呈的。那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光芒万丈。我在芳华岁月时,也同样意气风发。进入校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为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习的标语。而我对于所谓的四个现代化没有多加考虑。只是知道自己是从乡下来的,要跳农门,唯有努力读书。
x,z,y很枯燥,但沈老师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却也清楚明了。 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也使我兴趣盎然。语文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解《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更引人入胜,全身心的浸透在国语的美妙境界里。
当我在芳华岁月里,尽情地享受着知识给我的快乐时,不幸却悄悄的向我走来。先是年过八旬的祖母病倒了。那是1986年的秋收时期。当时已经包产到户了,两个姑妈都要忙自己的责任田,都无暇顾及病重的祖母。父母一向和祖母的关系不大好。当时,我清楚的记得,祖母伸出那双青筋满满,写满风霜的手,紧紧地拉着我那双稚嫩的手,用尽全身力气说:“奶奶,只有日头,没有年头,可活了。只有你来照顾奶奶了”。那时我看着卧病在床的祖母,泪水像决堤的河坝哗哗的流。脑海里涌出李密的《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父母分居时,是奶奶一手把我带大的,这个时候我怎么忍心离开病重的祖母呢!虽然我清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松懈不得一点点的,但伺候祖母更重要,于是我请假在家照顾祖母。
祖母终究没有闯过鬼门关,撒手人寰了。本应我可以重返校园。哪知道,祸不单行。父母在把收割完毕后的稻子运回家时,运稻子的农船沉在了村东的荡漾里。稻子全泡汤了,父母捡了老命游回了岸边。
村民目睹了我家的惨状,都说,到底没有儿子,家有强劳力,便不至于此。于是母亲决定不让我去上学,而是为家庭招女婿。
而我扪心自问,我是一万个不愿意离开学校的。但古人云,修生养性齐家。这个在风雨飘摇中的家,此刻需要我撑起来。我能安心在学校里求学吗?于是我写了一封信给班主任老师后,含泪离开了学校,属于我的芳华岁月便嘎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