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大伯母突然离世,连夜匆匆赶回,面对躺着的伯母,难以抑制悲痛,仅以此文悼念。
上午正在家里忙活,远在重庆的大堂哥突然来电,说他母亲上午摔了一跤,没起得来,走了,他一会定到南京的机票,和嫂子连夜赶回,问我是否有空送他们回去一下。
没待他讲完,我就愣了,我那一生都充满慈爱与微笑的大伯母怎么会突然就走了?这怎么可能?年前回去见到她,还对她说这阵身体看起来比以前好多了,让三哥来年春或秋带大伯父和她来南京旅游。
可事实如此,闻此噩耗,我顿时泪如雨下,只能哽咽回答大哥的话,说什么有沒有空?我就是再忙也要回去,如果不等你们,我这就动身。
挂断电话,我再无法忍住哭了起来,爱人劝我,大伯母是个好人,连上天都知道,所以她走得利索,没让她受一点点罪,她快八十了,也算高龄,你就节哀吧。
可她哪里知道,大伯母视我己出,待我如母,她走了,我如何不悲痛欲绝?我的母亲陪我只有三年就走了,如今曾照顾过我的大伯母也走了,从此我真的不再有像母亲一样的人关心我了,所以八十岁也好,一百岁也罢,我是从不愿意看到她的离去的。
大伯母真是个好人,这是我四十多年来,但凡有人提起大伯母,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农村,质朴的乡邻不会讲什么华丽的赞美之词,一个好字便包含乡里乡亲所有的情感,更何况每次都还有个真字。
大伯母是值得这样的赞誉的。
大伯父是位老师,从我记事起,他就在不同的学校教书,家也落在离老家几公里外的邻村。对于老师,我们那代人是非常敬畏的,因此大伯父也不例外,每次见面只会远远地站着而不敢接近,虽然大伯父并不是那种不怒自威拒人千里的严肃之人,这仅仅是因为他的职业而让我们自然而生的敬畏。
大伯母就完全相反,大伯母天生一副含笑的慈爱面孔和菩萨心肠,不管是谁有事,她都热心相助,真心相待,对于我们这些子侄晚辈,更是亲切万分,温和有加。
在我记忆中,大伯母从没对谁发过火或与人红过脸争过架,讲话总是慢声细语,大声嚷嚷也是从没有过的事。所以小时候每到放假,我最喜欢最惬意的事情便是大伯母家待上一段日子,因为这段日子天天不但有可口的饭菜和零食,而且还能尽情玩耍,玩得再过火也不必担心会有家人责骂。现在想来,我对那些日子的依恋,表面是吃喝玩乐,其实质是对母爱的渴望和期盼,正是大伯母给了我那样的温暖,这样的温暖一直陪伴我成长,就是工作多年回去,她还总是准备这准备那,犹如母亲对亲生子女一般疼爱。
更记得上初二的那年,我转到大伯父任教的镇上初中读书,学校一时没有宿舍,便寄宿在离镇相对近点的大伯母家,说近也是相对我自己家,离校也还有五六公里。记得那些天,每天天不亮,大伯母便起床给我做早饭,说也奇怪,同样的粥同样的饭,大伯母做的我就爱吃。吃完上学,大伯母总会叮嘱几句,望着我离开家门,至今想来我都能感受到身后那双慈母般目光的温暖,以至后来大伯同事见了都说送你家小四子上学呀,大伯母都是笑而不答。
大伯母与人为善既不择人而待,也不会因亲而异,对踏进大门的任何人都诚心相对,热情招待。大伯父和她离开老家村子已有很多年头,可对村子里的老乡邻们,不管是在镇上碰到,还是有事专门来求,她都如从前一样笑脸相迎,茶饭相待。就连大伯毕业多年的学生或学生家长来访,认识的,不认识的,不管大伯在不在家,她都如客般迎送,从不怠慢半点,所以大伯的学生无不喜爱敬重他们的好师母,我亲爱的伯母。
一个人说其好容易,难的是大家都说好。
一段时间说好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被说好。
大伯母的好,就是这样被身边所有人说了一辈子。
这么好的一个人,如今却躺在了冰冷的灵柩里,和我阴阳相隔,从此后我再也听不到她细细的叮嘱,再也感受不到你她暖暖的爱护,我再也不能拉着她的手说保重身体,她也再听不到小四子说下次回来再看你,我这辈子也无法实现带她登上中山陵在山上走走的愿望。″子欲养而亲不待",留给我的是满满的后悔和深深的遗憾。
亲爱的伯母,她走得如此突然,以至于现在我都无法面对她的匆匆离去,她曾早晚悉心照顾于我,而我却没能为她奉上一顿饭菜,现在我只能在她的灵前多烧些纸钱,愿老人家在天国对自己好点,别再把爱露都洒给别人,吝啬了自己。
亲爱的伯母,如母般的恩情我无以为报,只能面对灵柩再说一声,伯母,你一路走好,早升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