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前挺不待见这句话,现在想想真是年少轻狂,不知深浅,那个可以肆无忌惮地试错的年纪,已经一去不返,如今所有的尝试,成本都开始变高,所以拿到一本新书,就开始犹豫要不要读下去,最后还是翻开自己喜欢的书——那些读了不止一遍的书,就像老朋友那样,等在那里,等着给你新的思想和洞见。
《批判性思考指南》(beyond feelings)我读了第五遍了,每每读到第一篇,关于“我是谁”、真理、认知……这些概念,都觉得自己是把深埋泥土中的脑袋拔了出来,终于发现眼前多了一些光明,少了一点黑暗。仅仅只是承认,我自己的观点、信念,都无时无刻不受环境、时间的影响,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收到他人观点的影响这一事实,就足以让人重回正轨,因为如此这般,我们才会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脑中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不是仅凭直觉就做出判断。因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应该是我们的思考。就是这些简简单单的道理,却时常被我们忘记,所以我们在媒体广告中被塑造需求,在综艺节目里形成喜好,用零星的信息和猜想形成判断,在观念和想法的世界里胡思乱想,这样的局面就是,我们不断地被外在操控,或者不自知,或者无能为力做出改变,精力在抗争中被消耗掉了。
我没有多么丰富的阅历,只是在工作的前几年,吃了一点苦,有时候我还是会去抱怨几句当时的苦,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突然觉得,其实当我们和过去和解了以后,人生才会迎来新的局面。所谓“和解”,就是不记恨,不抱怨,这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一段抖音上看到的演讲片段,一个教师的演讲,他说,现在的孩子去了国外,开始数落国内的落后,工资水平的差距,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60年前的中国,国内外的人均GDP差距更大,差了60多倍,但是前辈们不说怪话,不吹冷风,埋头苦干,把60倍缩小到现在的6、7倍,送孩子们出国留学,那些孩子们听了,说没人告诉他们这些。我想到自己,也曾经“说怪话”、“发牢骚”、“吹冷风”,再回想起,其实我们都是习惯抱怨,没有把自己作为时代的一员,组织的一员,总是站在一个批评者的角度,希望等着有人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心态是常见的,这样的做法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把思维在外部绕了个圈,从不肯深入进入,只是动动嘴,希望有人管一管,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其实和视频里的那些出国以后的孩子的心态,没有什么区别。生活中的问题总是接连不断,因为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
晚上健身的时候,想起过去趴在地上,看到地上的砂石,青草,蚂蚁,羊粪,当时身上的泥土,汗水,头顶的烈日虽然让人难受,但是眼前的一切,却都是无比的真实,反而现在经常有一种虚幻的错觉,原来当我们俯身贴近大地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真实感,原来当我们躬身入局亲手去做的时候,才看清生活里的虚幻,都是过眼云烟,这时候就很感激过去这些经历,突然就“和解”了。
此时,我才知道,我终于又走到了正确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