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买房的早晚,在财富差距上会特别明显。
房子有时候涨的快,有时候涨的慢,有时候甚至是下跌的。这些波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有两个:
1、房地产调控
2、货币政策的松紧
这个是针对整个宏观经济的,但是对房价波动也有很大的影响。
今天主要来说说专门针对房地产的房地产调控。国家为了社会稳定和不造成太大的财富差距,2016年以来出台了一轮房地产调控,采用各种政策来限制房屋买卖,概括起来有“五个限制”,分别是: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
那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五限”的实质是什么?
1)限购、限贷
我们听的比较多的是“限购”。
限购:目前绝大多数城市都有这个政策,一般做法是:同时限制买房资格和数量。
限购房资格-只有本地户籍或社保缴纳满足一定条件的常住居民;
限制购房数量-一般对多只能买两套,个别中小城市能买三套,特别小的城市不限购。
限购往往和限贷(限制贷款,限制首套房和二套房贷款比例)配合使用。
我国房地产政策的主基调是“房住不炒”,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其实质是把房屋的投资属性和居住属性分开,允许居住买房,限制投资买房,以避免造成过大的财富差距。所以,限购和限贷会长期存在。
2)限价、限售
限价:限制新房的开盘价,房价高了不让开盘,不发售房许可证。
这种做法的直接效果,是扭曲了市场上的价格信号,创造了寻租机会,也不利于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这个政策,无非是增加了交易摩擦,短期可能抑制房价,但是对长期房价没啥影响。相信在长期,这样的政策也会被慢慢修正。
限售:限制商品房出售,比如买了房五年后才能转手。其出发点是为了限制投机买房,但也可能减少了二手房的供应。如果减少了供应,短期内还可能推高房价。
所以,限价和限售是短期的应急政策,估计会有松动
3)限商
限商:就是限制商业楼、办公楼按照公寓楼设计,改装成公寓出租或出售。
为什么有这个限制呢?
一是土地性质不同,低价也有所不同;
二是税收。商业楼办公楼里有大量生产经营活动,可以贡献税收,居住用地是住宅,不产生税收。
所以,未来如果要把商业楼办公楼转化为居民楼,要有一个综合考虑,前提是补一个地价,弥补政府的税收收入,否则可能性不大。
这“五限”政策,不仅直接影响房产的开发和交易,还影响人们对于未来房价的预期。综合作用之下,过去两年房价涨幅的确受到了抑制。 自2016年至2018年10月,一线城市仅上涨了1.4%,二线上涨14.3%,三线上涨16.9%。一线涨幅远低于二三线的,这和房价上涨的规律是反过来的,这就说明,调控对房价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这种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短期的房价增速,但是不会改变基本面。
房价的基本面,取决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城市化,目前看,这些都不会变。
不改变基本面,也就不会改变长期的房价趋势。
同事,调控这么严,房价还是上涨的,说明潜在的购房需求还是很大。
基本面在那里,建议早买早上车,至于买在哪里,就要看个人需求和实际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