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踪了好多大牛的文章和课程,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起床很早。因为晚上下班一般都会很累,而且经常会加班,时间不属于自己。唯一能够利用且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是早晨上班前那一段时间。所以通常他们都会起的很早,早上因为脑子清醒,可以做很多事情,处理复杂的任务,写出不错的文章。
我现在一般是7点半起床,在8点之前写出1000字,然后开始做早饭,利用做早饭的间隙来补充一些文字。按理说时间也足够了,但是看到大牛们的想法和思路,觉得5点起床真的能带动人生的改变。但是对于我而言,渐进式的改变显得更为实际,于是我就想先写下这篇文章《假如我5点起床》,作为我今后的计划清晨时间的行动依据。
假如我5点起床,早上就有了大块的可以利用的时间,可以开创出第二人生,5点到8点有三个小时,换算成番茄钟有6个。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很多以往积压的想法都可以实现。最近听了彭小六讲《小强升职记》,这是一本讲时间管理的书,里面有很多干货技巧,并推送了一个TED的视频,讲到时间管理的关键,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我想每天午饭后都能去公园散步,这个愿望一直不能实现,但是通过时间管理,我把它作为目标在早晨完成,这样就会有充分的时间去散步,形成良性的循环。
假如我5点起床,我可以利用一到两个番茄钟来看书,做RIA便签以及绘制视觉笔记和思维导图,这样我对书本知识的记忆,会更有逻辑和层次性,同时也能增加文章的颜值和阅读量。
假如我5点起床,可以学更多的技能,本来想实现的梦想也可以得以实现,现在中国逐渐步入了一个学习型社会,终身坚持学习不同的技能是将来在这个社会立足的重要因素。做一个“晨型人”对于自己一生的工作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日本有本书叫《4点起床》,讲述的就是早起的种种好处,作者认为,早起可以半天做完一天的工作,开辟赚钱副业,重获钻研兴趣爱好的大把时间,在职学习获得突飞猛进,安然度过每次裁员。
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是一个习惯早起的人,可以看看他的作息时间表:4:45,仆人叫醒康德。因为康德命令:无论他怎么赖床,仆人都必须想方设法把他拖起来。5:00,喝两本茶,抽一斗烟。康大师严格规定每天只抽一斗烟,终生不变,但年纪越大,烟斗也越大。7:00-9:00 上课。 9:00-12:45 写作。康德的三大批判都完成于这个时间段。12:45 待客。13:00-16:00 与那些自己点名邀请的友人共进午餐,也是康大师发议论的享受时光。16:00-17:00,出门散步。17:00-22:00看书。要求:书房温度恒定15度。22:00-4:45 睡觉。可见严格的时间安排,是做出成就的良好保障。
假如我5点起床,就需要某种仪式把我唤醒,不然身体会一直处在某种睡梦中。彭小六在他的分享里,提到了听“得到”音频和看“墨迹”天气,我觉得都是很好的想法。甚至可以极端一点,用一个热水澡来唤醒自己。早早起床,也需要更多能量。可以在三小时内增加喝绿茶的选项。早餐也需要更多的补给,除了我通常喜欢的稀饭和鸡蛋,可以增加面包和牛奶,给一天启动赋予崭新的能量。
假如我5点起床,就需要更多的休息。我想到10点就应该困了,所以11点一定要上床,要保持一天6-7个小时的睡眠。有人是不是怀疑时间太短了。我现在一天8个小时,感觉早上总会做梦,而梦是一种浅睡眠状态,其实对于休息来说,已经是低效率的了。寺院里一般9点休息,3点半起床早课,也只有6个半小时。可以利用午休来增强睡眠的时间。
假如我5点起床,一个好身体是必要的,除了每周两次健身房,还要增加公园里的散步,只有愉悦身心,才能有好的精神状态。周末需要更好的放松,可以去短途旅游,去摄影,去结交新的朋友。
假如我5点起床,能量消耗更高,需要更多的钱来支持,这会让我充满挣钱的动力。
假如我5点起床,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打算以月为单位,每个月早起半个小时,安排好计划和任务。这样就不至于早起无所事事了。
成为一个“晨型人”,最重要的是计划安排和循序渐进,开创自己的第二人生,从早起开始!
365极限挑战日更 第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