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老巫
|| 每天絮絮叨叨,坚持日更, 第145篇
|| 跟着课文学写作002
1、
蒲松龄的《狼三则》,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其中第二则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我们来看第二则的故事: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透过文字的背后,我们来探索写作的奥秘。
2、
故事第一段,寥寥几句,我们就能看出屠夫处于劣势:白天,屠夫劳累一天,应该已经很疲惫了。晚上,挑担独行。而他的对手却是两条狼,蓄积了精神,只待屠夫到来。这样的力量对比,悬殊很大,狼占绝对的优势。屠夫处境危险,让人捏一把汗,倒吸一口凉气。
我想,如果屠夫遇到的不是两只狼,而是一群狼,后面的故事,还有屠夫的戏吗?肯定没有屠夫什么事,因为他被群狼撕碎吃了。
屠夫要庆幸遇到的是两只狼,而不是一群狼。面对两只狼,还有一搏的希望;面对一群狼,只有等着被狼当夜宵吃了。
写作的奥秘:设置的障碍(负数),一定要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不能出现“死结”。
写故事,就如聊天一样,不能把天聊“死”了,没有了话继续说下去。在这篇故事里,作者就特意安排两只狼出现,而不是一群狼挡住屠夫的去路。这样的障碍,就是情节展开的“活口”,一层一层的打开包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事高手,蒲松龄也。
3、
屠惧,投以骨。屠夫恐惧什么?屠夫恐惧的东西可不少哦。他当然会恐惧,因为“敌人”是两只狼。而在夜晚,能帮助屠夫的有几人?人即使遇上一只狼,都难以招架。别说两只狼,更别说是一群狼。
因为是人对狼的“战争”,所以没有对话可写。那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就被派上了用处。我举两个例子:
写屠夫“大窘”,写狼的“意暇甚”。
写屠夫和狼的对峙:弛担持刀,眈眈相向。
写狼的“交流”: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如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为下一步攻击屠夫做“战术”调整。厉害我的狼哥。
有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参与,画面感就产生了。有画面感的文字,读者都喜欢。
写作的奥秘:一篇文字,最要紧的,要有“画面感”。
4、
好的作品,总是能给人“意义”,人生中重大关系的意义。
在《狼》文中,屠夫人单力薄,处于劣势,而狼非常狡猾,又凶残,屠夫最终还是消灭了狼。一狼被斩首,一狼被断股,两狼顷刻而毙。再狡猾的禽兽,都不是人的对手。
故事除了给读者阅读的趣味外,还有一个作用:教化,必须是积极向上的教化。一篇优秀的文字,总是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让人看到生活的美好,注入向前奔跑的动力。
写作的奥秘:写作之初,就要确定文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