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在你的亲密关系当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他真的爱我吗?他爱我有多深呢?他为什么又没有给我打电话?为什么不接我电话... ... 这些行为都是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表现。有这样表现是因为在你的童年里没有人教你如何处理自己的感受,导致长大后,你不知道如何处理情感上遇到的问题。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年后也遇到类似的情况,请认真的学习下面这个案例,虽然你的孩子可能已经很大,但是理论都是一样的。
【案例】
孩子不小心从秋千上摔了下来,正好摔在了一块软软的草地上,这时,你的做法是什么呢?
请说出
1.你以前的做法
2.现在的做法
3.孩子当时的情绪感受。
【案例解析】
错误的做法:
有的家长可能看情况不是很严重,所以会跟孩子说:“好了,宝贝,你自己站起来吧,没事儿。“家长的初衷是好的,不希望孩子过于娇气,或者养成爱哭鼻子的毛病,但是我们有没有认真的想过当孩子从秋千上掉下来时心里的感受呢?
这一过程所引发的是一连串的情绪:
首先是害怕,前一分钟他还在高兴地飘荡,下一刻就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随之而来的感受是尴尬,他心里在想:"每个人都在看着我,太丢脸了。“这种尴尬可能比实际的创伤,更让孩子难受。
正确的做法:
永远从共情的角度出发,作为孩子的情感引导者,你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贸然轻视或低估孩子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他们对你说的话。
我们应该首先考虑我的孩子在想什么。在上述的情况下,父母立刻来到孩子身边,确认孩子的情况,并询问:“宝贝,你没事儿吧?”
你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知道你随时都守候在他身边。这时可能孩子自己站起来说我没事儿,然后又去接着荡秋千。这种情况很简单,你已经成功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静静的站着,眼睛里闪着泪花,似乎被吓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关心地问道:“是不是摔伤了?还是吓了一跳?”
孩子说:“我好害怕,我荡的很高,然后就摔下来了。”
“妈妈看到了,宝贝飞的确实挺高,摔下来确实很吓人。你要不要我们一起坐会儿,然后再回去玩儿?”
你需要给孩子的是支持,而不是轻视或者否定。类似“行了,站起来“,”不要大惊小怪“等等这样的词语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他觉得妈妈认为自己受到伤害、感到害怕和尴尬都是无足轻重的事儿,所以他必须在你面前装出一副坚强的模样。
表面上看这样做好像没什么不妥,许多父母甚至还会为此而称赞孩子的表现。“看看我们家宝贝,马上就站起来了,真是太棒了”
但他父母的这种反应并没有让孩子懂得该如何去面对痛苦,而这正是他在未来生存中必须掌握的能力。
如果家长能够以理解和共情的角度来回应孩子的痛苦、羞耻、内疚乃至愤怒等消极情绪,他们会因此学会恰当的处理这些感情。
这种能力会帮助他们在成年以后处理工作中和感情上所遇到的问题。
案例关键词:共情 不轻视不低估孩子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