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亲子沟通,从无条件积极关注开始
导读 无条件积极关注,打开与孩子的沟通之门
>> 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论孩子调皮、哭闹还是发脾气,都应该不做任何负面评价和要求,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并给予他温暖。
真正做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父母情绪不佳的时候,如果孩子无理取闹地哭闹/发脾气,谁能够做到像孩子乖巧时候那样对待她呢?只能说经常地提醒自己,多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态度,尽可能地给予她温暖。
01 用接纳的心态拥抱孩子的独一无二
>> 其实所谓的难题都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如果能放下对别人的羡慕、讨厌或者偏见,更多地关注自己,心里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确实如此,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多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不是艳羡别人的成就。
>> 其实,无论是朋友之间、夫妻之间,还是家长与孩子之间,都是如此。只有我们感觉到自己被倾听时,才会敞开心扉继续说下去,才肯去听从对方所说的话。
有时候,尤其当对方喋喋不休地只顾说自己时,我会显得特别不耐烦,然后对方当然也会识趣地闭上嘴巴,再然后她就不再那么愿意找我说话了,甚至都不愿意听我说话了。
所以,倾听别人其实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被倾听。
>> 如何通过倾听来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不妨试试以下的建议。
注意自己在倾听时是否有敷衍、打断、指责或说教等行为;
如果有,要有意识地改变这种行为,先从“倾听”开始;
停止说话,只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能给我举个例子吗?”“还有呢?”
当孩子说完后,问问他是否愿意听你说;
在分享了你的看法后,要关注于寻求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法。
02 让孩子按照他本来的样子成长
>> 因为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而且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不如带着一份好奇,等待她们去体验各自的人生吧。”
就像我的孩子可能并不喜欢看书,我还总是对她说:我们来看一会书吧!
久而久之,她更不愿意看书了,甚至看到我在看书她都会让我不要看书。
我不应该强迫她,也许不要去干涉她的喜好,反而她会喜欢上看书。
>> 我需要做的,就是接纳不同的他们,为他们设置界限,也给予他们自由,让他们按照本来的样子成长。
接纳很是重要,如果不接纳,就没有办法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与自由。
界限也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设置界限,孩子就容易迷失。
>> 我们常说,要给予孩子“爱与自由”, “爱”是指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做得好与不好,我们都从心底去接受和理解他,像以前一样地去爱他;“自由”是指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不过多地打断、干预和约束他,而是让他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去建立规则,熟练技能,形成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慢慢地去摸索、体会,需要在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被包办、解救、说教或修复。
无条件的爱与有限制的自由,这也是CKC一直倡导的理念。当初也是因为非常认同这个理念进入了CKC,虽然在学校里面并没有充分感受到这份理念的实施,然而一些外教老师尤其是Laura给我的影响特别深,她就一直在践行着这份理念,对所有的孩子都满怀热情与爱,然而当一些孩子违反规则时,她也能够做到和善而坚定地告诫。
>> 一个充满自信与勇气的孩子,能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也能抵抗外界的压力,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
03 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再“飞”一会儿
>> 不说教,不命令,决定接下来你会做什么,然后告知孩子,并坚决地去执行。因为过多的说教或命令会引发权力之争,坚定地执行你的计划,避免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试探你的底线。
有句话说:坏小孩是被管坏的。
>>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和善而坚定地执行自己的计划,说到就要做到。这样,孩子才会相信:大人是遵守原则的,收玩具、写作业、上学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必须为自己负起这个责任。
给孩子立了规则,自己首先就要身体力行地做到。
放养孩子,不是任由孩子肆意妄为,而是让她学会自己为自己负责。
04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 当一件事情发生时,父母不要就事情的本身而是就孩子的情绪来回应孩子。不要总站在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对事情进行评价,或者趁此机会对孩子说教一番,甚至还要加上羞辱、指责。这样只会让孩子拒绝与你进一步沟通,增加对你的怨恨。而当你试图去理解孩子的情绪时,就会发现,其实那时的你是理智与冷静的,你对待这件事情的方式也是尊重与公平的。
理解她,并产生共情,孩子更容易接纳你。
>> 因为当孩子处于一种强烈的情绪中时,是听不进去任何话的,也不会接受任何批评或安慰。他们更希望父母了解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如果当时不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安静地听她说就好。
>>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是给予他们能量的开始。当他们相信,不管自己拥有哪种情绪都是正常的,他们就可以自由地做自己。
往往我们会无意识地告诉孩子,生气发怒等消极情绪是不对的,这会让孩子在产生这些情绪时无所适从,从而做出一些不良的举动。
05 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 允许与接纳他们“不听话”的时刻,想一想他们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故意跟我对着干,只是有时他们不会像大人一样恰到好处地控制自己(其实,大人很多时候也不会控制自己)。
当孩子“不听话”时,按下自己那颗想要发作情绪的暂停键,深呼吸,想想其中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 无条件地爱孩子,就是对孩子做到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无论孩子调皮、哭闹,还是发脾气,父母都应该不做任何负面评价和要求,都应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并给予他温暖。
>> 因为当我愿意用手势代替命令或唠叨时,我的情绪是冷静的,而且孩子能够感觉到被尊重和信任,所以更加愿意去遵守。
命令和唠叨是父母尤其是妈妈最喜欢对孩子做的事,而孩子也最不喜欢父母这样的行为,有时候不但无法教育孩子,反而让孩子更加反感叛逆。
>> 非语言信号,不说一个字,反而比语言更“响亮”。
06 适时捕捉孩子发出的信号
>> 真正良好、有效的沟通,需要父母能够适时地感受和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并及时做出回应,尤其需要父母能够倾听孩子。
理解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
倾听孩子,回应孩子的需求。
>> 有时候我们仅仅是在孩子跟我们沟通的时候拉着他的手,点点头,跟他说“嗯,你看上去确实很生气”或者用“还有呢”“可以告诉我更多吗”这样的方式给予反馈,可能孩子只是经过一番倾诉,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因为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重视和理解时,他就不再否定和怀疑自己,他的那些“小烦恼”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他的担心也会消失不见。孩子从“需求不被满足模式”,顺利过渡到“需求被满足模式”。
他们要的就是那么简单:被理解。
>>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在认真地听你说,我会回答你的,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因为这能使你了解自己、重视自己,我很喜欢你现在的样子。
所以,我们要时刻让孩子知道,我们理解她,我们重视她,我们爱他。
>>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时刻观察着他人对我们所发出的信号的反应,孩子更是如此,他们往往是凭直觉对自己所观察到的事情做出判断,而这些判断往往是错误的。
因为孩子的感知能力强,解读能力弱。
>> 所谓“近距离的倾听”,就是需要你腾出时间,安静地坐在孩子旁边。这时,孩子可能会问:“妈妈,你在干吗?”你可以这样回答:“我只想和你在一起坐几分钟。”这样的回答,往往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比地重要和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