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午,有网友发微博称,10月31日万圣节当晚,几个父母带着孩子去全家便利店要糖,孩子就在货架上拿糖果和巧克力,之后由便利店工作人员买的单。对此行为,有网友说家长借着过节沾小便宜;也有的网友说,“像这种占小便宜的真够差劲”。确实,这样的父母不但是差劲。而且更应该从内心深处予以深刻反思。
不过,在让他们反思的同时,同样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比他们做的就好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言行呢?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在孩子的心目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是一个为了区区几块巧克力都想免费拿走的贪小便宜的形象呢?
还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只知道口诛掌括的形象呢?
抑或是一个即懂得循循诱善又通情达理的知心朋友的形象呢?
就拿我来说吧。我过去其实也是一个头脑简单,动不动就对孩子口诛掌括的家伙。
那个时候,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平时接送孩子、做饭洗碗什么的都由父母全部包揽了,我们除了上班之外顶多就是下班回家后辅导下孩子的作业,就这,有时我们还显的不耐烦。
“你怎么这么笨?!如此简单的数学题你都不会?还有这道题,明明是减号你怎么写成加号,你专心点好不好!玩,玩,就知道玩!这次期末考试考不好,看我不揍死你”。
“儿子,你爸爸说的对,快听你爸爸的,专心点啊,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个好学校,连工作都找不到,到那时,再后候就晚。啊,乖儿子,快写作业啊。”妻在旁边柔声柔气的劝慰着,其实,她那个母夜叉的作风我领教多回了,现在跑这里装好人,女人呐还真是妖精变的。
“妈妈?爸爸怎么往车外扔饮料瓶呢?”坐在后座的儿子小声的问妻。
“你个小不点,你管得着吗?不扔车外边扔哪里?”我一边开车,一边教训儿子。
“爸爸,老师说,往车外扔东西是不对的”儿子突然大声的说。
“老师说?老师还管道路交通啊?你们老师管的还真宽。”我揶揄的笑着问儿子。
“老师就是说了,往车窗外扔瓶子就是不对。”
“不对?你看,老爸我再扔一个”我诚心逗儿子,小样,挺可爱的啊。
说着,我又将一个饮料瓶扔出了车窗。
“爸爸,你是坏人!”
“爸爸是坏人?你是小坏人啊。”我一点都不在意的逗着儿子。
一直到有一天,因为督促儿子写作业,长期压在儿子心里的愤怒终于爆发,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在儿子心里还真是个坏人。
东汉许慎说: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家长教孩子,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孩子自然也就会做到。这就是我们说的言传身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托尔斯泰也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啊
可惜,这个道理我后来才慢慢的体会到。
我有一个朋友,平常是个很严厉的人,是个想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做成的人,包括对自己儿子的管教,只要儿子稍微不听话,拳脚立马就上去了。
就这样,一直到他的儿子上一年级后,大概有一年的时间,我发现这个朋友处理事情老是丢三落四,时不时的就唉声叹气,我有点纳闷,就直接问他,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情?
他摇了摇头说了句“也许我错了,等我找到解决办法再和你说吧”。
又过了一年,有一天刚上班,他就兴高采烈的对我说“嘿,哥们,晚上去我家里喝几口,让你嫂子给整几个菜”。
“这小子是不是有毛病了,一年来一直垂头丧气的,今儿个怎么一大早就阳光明媚的?”
下午刚下了班,就被他拉着一块去他家,刚一开门,就看见他儿子跑了过来“爸爸,快过来和我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好来,儿子,爸爸陪你看米老鼠和唐老鸭”。
“球拍,你随便坐吧,这父子俩才融洽没几天,你不要介意啊,我给你们整菜去”。
“这是他吗?以前他对儿子那是一个严厉,现在变转性了?”我有点不解的坐在沙发上,随手给自己到倒了一杯毛尖慢慢品起来。
以前到他家里的时候,总看见他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坐在儿子旁边,要么拍桌子要么瞪眼睛的,现在咋一看到他随和的样子,忍不住就想,“这小子是不是中邪了。”
“来,兄弟,咱俩喝一口,是不是觉得我对待孩子前后不一样?”他不待我回答,就又接着说下去。
“唉,一直以来,我对儿子是很严厉的,这你知道,那个时候,只要他敢不听话,我除了呵斥便是拳脚,我希望他长大后能像我一样的优秀。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去年有一天,会因为几个生字之争他竟然敢和我决裂了,一连三个月随我怎么样,他不吭也不做后来干脆连学校也不去了。
无奈之下,我只好去和人家老师沟通啊,这一沟通才知道,孩子也有孩子的世界,做家长的需要经常站在他们那个世界,不断反思自己才行。回来后,我断断续续的想了将近一年,现在终于明白孩子老师说的有道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我们应该以自己的成长为鉴,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他们,理解他们,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啊。”
听完朋友一番话,我忍不住想起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最后,我想说一句“与孩子交,而不反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