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天刚放晴,在图书馆倚窗而坐,贪婪地呼吸着窗外飘进来夹杂着淡淡花香的新鲜空气,偶尔的小憩放松身心,缓解因长时间注视书本而产生的眼疲劳。突然窗外墙角的一抹新绿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本是个不起眼的一隅,终年在周边高大建筑和茂密的草坛的阴影下生长,故而显得非常冷清、孤寂。周遭花坛花儿争妍斗艳,草坛里植被也青翠欲滴。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角落中被人遗忘的不知名的草。然而,在今天春雨的沐浴和滋润之后却别有一番景象,枝头的新绿令人心生乍喜之情,欲罢不休。一小撮一小撮的,看久了仿佛像穿着绿装小人跳跃起来。我静静地体会着中惊喜,突然间手机叮咚响了一下,一看原来是微信上的消息,于是我恋恋不舍地从中抽离回过神来刷了一会微信,发现孤独一跃成为90后乐此不倦的热门话题,孤独仿佛也成为了她们的一个鲜明的标签。对这个话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大多数人对孤独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由此也引发了我对此话题的自身经历的见解和思考。
谈到孤独,仿佛特别有感慨。刚才角落中的一丛植被, 默默地承受着孤独,不被人关注,可能没了我这个稍有情趣的旁观者,它就只能孤芳自赏了吧。也许你会说它孤独、可怜、被人遗忘,被周遭色彩绚丽的花朵唾弃,但是,它也可能在为自己感到骄傲,即使孤孤单单,但是仍然吸取大自然公平给予的阳光雨露,摄取土壤养分来获得新陈代谢,默默地灿烂。我不同情它,更谈不上可怜它,反而从心里敬重它。敬重它懂得忍受孤独,独饮孤独、炫耀孤独、享受孤独。
回到我身上,此时的我,一个人坐在图书馆的一隅。书桌上堆放着高高的一摞关于三笔和考研的书籍,笨重的字典被我翻得像穿旧了的衣服,旁边摆放着一副年代已久的眼镜,厚厚的镜片暗示出近视的严重性,执笔落在作业本上传来阵阵摩擦声,像是寂寞在唱歌。记不完的词汇,看不完的书,偶尔会任性地在日记本上写点东西发下牢骚。春天的天气特别反常,时而是大晴天,时而又是风雨雷电一大家子聚会,声势浩大的party。晚自习后,一个人穿着因天气变化而永远不合时宜的衣服,撑着雨伞,因寒冷发抖,双手紧抱着自己,形单影只,在狂风暴雨中艰难地行进,原本图书馆距离宿舍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在这种天气下,同样一段路程却被拉得好长好长。回到宿舍,全身被雨淋得湿湿的,洗了个热水澡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眠。有时候会问自己是否觉得被孤独侵占,但是另一个自己毫不犹豫地给与否定回答,这不是孤独,只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孤独是成长中自我选择的结果,选择了就必须热爱。记不清自己什么时候选择了孤独,大概是经历情感的创伤之后为了避免再次遍体鳞伤,又或是很难在身边芸芸众生中找到精神的共鸣,于是我选择了孤独。生活中的独立让朋友觉得我改变了许多。一直以来就是个特别有主见的女孩,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特别敏感,白天活脱脱的女汉子,晚上便切换成了书中林黛玉,顾影自怜是我的常态。当然走进孤独的世界后,便觉得以前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矫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病呻吟。因为在孤独的世界,我学会了与书本的作者、与书本中人物进行精神交流。书本是一种神奇的东西,能治愈心灵、哺育心灵、充实心灵,有时与书中人物碰撞出的火花而产生的共鸣,这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孤独让我变得独立,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在心灵上。
然而,孤独也常常被误解为一种病—不合群的病,别人眼中的你清高、孤傲、冷艳,一大堆莫须有的罪名像枷锁一样全部绑上身来。然而,孤独的魅力就在此,即使被误会,也不愿花时间去做出一些被视为无用的辩解,宁愿一笑而过。但是富含魅力的东西隐约会带有毒性,在孤独中沉浸太久,也会慢性中毒。对孤独习以为常也许会让自己无形之间与所处的世界脱轨,人是社会中的人,都具有社会属性这一特征。在孤独中长期的封闭,让自己在潜意识中会把自己与别人明显划分开来,从而对身边人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对别人和自己要求也会愈显苛刻,什么过度膨胀、不近人情的标签随至而来,诸如此类的问题也迎面而来。但是能够清楚地意识,那就不会受制与孤独中的自我。
我喜欢孤独,这样让我避免了不少庸人自扰的烦恼,在孤独中我不断给自己“充电”,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洞察人世间的种种,思考人生,但也会意识到不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学习累了,就一个人带着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在操场慢跑,放空自己,不让自己停下脚步,一步一步向前。深夜来袭,思绪过多,便躺在被窝用手机打字写下洋洋洒洒的文字,记录每天的感悟,然后满足地睡去。周末,心血来潮,便邀一两个好友喝喝奶茶、溜溜冰、打打球。这是孤独带给我的不一般的生活体验,让生活过得简单起来,透过孤独来洞察人心、洞察世界,让自己在其中不断成长,此般人生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