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天生的游戏玩家,游戏是儿童童年快乐成长的玩伴,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创造者,小小脑袋里面藏着大智慧,他们自己才是最懂得游戏的主导者,成人只需要扮演儿童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尊重儿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自由自在的去玩耍,去描绘属于他们自己的七彩童年。
我怀揣着热情与期待有幸参加了广州市XX区幼儿园自主游戏与幼儿发展的专题培训,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获益匪浅,收获良多。在反思中察觉我在幼儿园对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存在的不足,感悟不要以爱的名义,以安全为由,剥夺了孩子自由创造,自行解决问题,处理与同伴矛盾的能力。
XX教授通过幼儿在游戏中的观察,提到要在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帮助教师用专业的视角审视教育的适宜性,相信孩子的潜力与自身所具备的毅力与品质。她分享了的一段关于一个小班幼儿在玩沙区推小车上斜坡的视频,视频中的小男孩先后十几次从斜坡上滑下来,过程中会遇到自己爬上坡顶,小车滑下来的情况,自己被同伴游戏不小心拌下斜坡的情况,男孩通过想办法,让小车立稳,让自己不会滑下去,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最终他还是战胜了自己,在场的老师都被这个只有四岁的小男孩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所感动,感叹如果是我们成人自己,尝试三次应该就放弃了。这里更要赞扬的就是这个小男孩的老师,看着孩子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并没有告诉孩子,爬上坡顶的正确办法,而是在旁静待,观察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在游戏故事中发现了一个善于学习,持之以恒的孩子。在交通游戏中,孩子们的游戏情景也是自发的创造,根据生活经验反应在自己的游戏中,而不是教师的安排组织,教师只进行的材料的投放,而材料的选择与利用是孩子自己的权利。在混龄交通游戏故事中,当小朋友骑车出现拥堵情况,老师并没有立马进行干预,而是等待观察,结果却是孩子们创造的惊喜,小班幼儿拿着PU管当做进小区的过杆,请求刷卡才可通过;会有幼儿自行找来红绿色球,当做红绿灯进行游戏,破键盘用来查驾照,这些材料的选择,游戏的情景都是孩子们自由玩出来的创造艺术。倘若出现拥堵情况,我们教师就进行干预疏通,还会发现幼儿的创造和想想吗?这也启迪我自己,让幼儿自行解决问题,不要对他们的游戏干预过多,应该适当的介入去支持幼儿的活动。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相信儿童是有能力、自信的学习者,了解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在为幼儿投放游戏材料的时候要针对幼儿年龄特征,游戏材料不是投放的越多越好,而应该考虑游戏材料的实际教育价值以及对幼儿的适用性。曾在建构区域观察到,教师在小班幼儿的建构区投放很多拼插材料,而孩子只会不断的倾倒摆弄玩具,并没有进行建构,小班幼儿思维简单,玩具数量要适中。还曾观察到中班幼儿在构建立交桥时,教师投放了很多的小车,幼儿只是纯粹的将小车依次排列,并没有进行主题构建,投放小车在建构区,可以帮助幼儿确立建构主题,但并不是材料越多越好,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去投放材料,更能真正适应幼儿的需要。
那么我们落实将游戏主权交给幼儿这个行动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学会观察。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认知特点,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收集有效信息,帮助幼儿发展,启迪教师反思思考;通过观察,认识游戏材料对幼儿的适宜性;通过观察,选择适宜的观察记录学会反思,树立正确的儿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