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0日,距离新生报道还剩两天。桐市五中门口人头攒动,烈日下保安严肃地镇守在校门口,不断有学生进进出出。校门口是一排古老的桐树,知了不知疲倦地聒噪着,让本就焦灼的人群更加躁动。
那一年,夏时15岁,身材高挑、瘦削,有着常年练舞的人特有的挺拔身姿和清冷气质,圆眼睛、小鼻梁、瓜子脸,一身简约的白色衬衣裙,在人群中尤为出众。夏时怀里抱着一本译林的经典名著,站在公告栏前,搜索着分班告示上自己的名字。从一班、二班、三班……逐渐扫过,缓缓向右边移动,突然被什么东西一撞,一个沾有灰尘的nike篮球飞了出去。
夏时波澜不惊地侧头看去,一群男生挤在一起,少年的面庞都被七八月的太阳晒成古铜色,密密麻麻的汗珠不断顺着脸颊流下。看见夏时,男生们的脸上都浮现出隐隐的笑意,有几个爱起哄的还夸张地朝某人使眼色。邹凯在最前面,就是他撞到了夏时,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夏时或许是早已习惯青春期男生的玩笑,神色如常。她开口就问:“你看到我名字了吗?”邹凯眼珠一转,指着右边的方向:“在那,十班。跟我一样。”说到最后几个字的时候,声音明显变小了,目光追随着夏时的表情。
“哦,好,谢谢,我去看看。”夏时径直朝十班的告示走去。她将告示上的名单浏览了一遍,在确认了自己的名字之后,一颗心才落定。十班是年级的四个重点班之一,夏时并不意外,毕竟她是以自主招生减免学费的方式拿到了这所市级重点的入场券。她又将其他班的名单大致浏览了一下,看到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分散在不同的名单上,忽然有种既欣慰又失落的感觉。那些年的同窗好友,如今面临着别离,但好在,不算完全走散。
夏时转身朝校门口走去,一路上遇到许多熟悉的面孔,她都浅浅点头打招呼。炽热的阳光给空气升温,聒噪的蝉鸣吵得人心头烦闷,夏时站在校门口的公交站牌前一时不知道该去哪。
突然视线中出现一只握着汽水的手,冰凉的汽水在高温中渗出一些水珠,散发着清凉的气息。夏时接过,微微一笑,说了声:“谢谢。”
“那个,寒假衔接班你报名了吗?”邹凯刚打完球,红色的球衣贴在身上,踩着一双nike篮球鞋。两人虽是同龄,可碍于青春期的男生总是比女生发育得晚,四肢纤长的邹凯个子不高,有点干瘦。
“我还在考虑,不一定。假期我可能要出去旅游。”对于没有完全确定的事,夏时一向不做承诺。
“那好吧。”邹凯低下头,没有再说什么。年少的爱慕掺杂着少年的自尊心只能承受这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
47路公交车一个转弯出现在道路尽头。夏时想着,既然无处可去,不如早点回家预习功课,在沙发上切半个西瓜抱着啃,便和邹凯道别。
邹凯目送夏时离开,等47路公交车走远,才转身朝反方向走去。
坐在公交车最后一排的夏时,微微侧过头,朝后面看去,露出一抹微笑。“你好啊,邹凯,我们又是同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