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家翻东西,偶尔发现自己曾经写过的一篇《教学随笔》,拿出来也晒晒吧。
我认为小学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进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字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
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我用了朝三暮四这个典故做了开头。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读懂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理解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他打算减少猴子的食物。猴子吃橡子,减少橡子的数量又怕猴子不愿意,就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听到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的高兴。当我把这个故事讲完就问学生这两种方法到底哪种猴子吃的食物多?为什么?
咱们学了这节课之后,你们就会明白养猴人用了怎样的数学知识耍了这群猴。
用了这样的开头学习这节课,孩子们就觉得自己就是聪明的养猴人,加法交换侓学得非常透彻,教学效果很好。
当我今天又看到这篇教学随笔时,感觉我是养猴人,同学们就是那群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