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说到信仰,总是觉得非常遥远,直到我看了“冈仁波齐”。
这是一部近乎纪录片的电影,用的都是素人演员。素人的意思,我百度过,没有确切的答案,看了电影就知道了,不是专业演员,不化妆,本色出演,演自己的故事。
整部电影灰色是主调:灰色的帐篷,昏暗的房间,灰蓬蓬的头发和衣服,只有小孩子身上带有鲜明的色彩。
故事从一个家庭开始,老人家杨培谈到自己的愿望就是去拉萨朝圣,因为以前一直想和哥哥一起去,哥哥却早早去世了,一直没有成行。现在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要尽早前去。和他一起生活的侄子尼玛扎堆听到之后,就决定要带着老人家完成心愿。
01“朝圣”没有那么隆重
我不是信徒,但是听到“朝圣”这个词就感觉这是件大事,应该很隆重。不过从他们口中说出,没有什么激动、兴奋,只有平淡。每个听到的人都说:去朝圣啊,是件好事。
听说扎堆要去朝圣,好几个人都跟他打听,能不能一起跟着去?屠夫因为自己杀生太多想赎罪;男子因为家里盖房子死了两个人,要带着老婆孩子求解答案;孕妇想要为孩子祈福;少年想要磨一磨浮躁……扎堆每次听到请求。总是说:一起去啊,很好的。这样七七八八,老老小小的一共有10个人。
这么平淡,似乎没有什么重要的。他们开始准备东西:鞋子;磕头用的围裙一样的袍子、木制的手板;一路上干粮、柴火、帐篷等等吃穿用度物品,没看到到底有多少东西,但是需要用拖拉机拉着,应该不少。
准备了一段时间,一行人和村人告别,就在送行人的目光中,开始了旅途。老人和孕妇在最前面步行,扎堆开着拖拉机在后面缓缓跟着。
其余的人,包括六七岁的小女孩,从第一步就开始磕长头。
没看过磕长头,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体力活:双手依次在头顶、额头、心口合十,走三步,然后身体伸直匍匐倒地,趴下去时,额头要触地,双手在头顶合掌,再爬起来重复,中间没有停顿。
这么一步步的拜过去,不是一步两步、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上千公里,每一步都要这样拜着过去。单单磕长头也就罢了,每天吃饭、睡觉、休息,还需要搭帐篷、生火、烧水,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第一天下来,最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说肩膀疼。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要准备袍子,为什么袍子看起来像围裙;为什么要准备手板;为什么鞋子一买就是几十双。可我不能明白的是:他们都知道朝圣是件非常辛苦的事,为什么从老到小,每个人都没有抗拒?
02朝圣不是为自己
整部电影,就像灰灰的色调一样,平淡无奇。发生的事情也简单穿在了一起,没有起伏,没有转折。
一行人在各种道路上磕头,不时有大货车大卡车奔驰而过。看到其他磕长头的人,就停下来喝茶聊聊。没有柴火了,就到附近人家借一些。鞋子烂了,就再买几十双。
小女孩头疼,有点发烧,妈妈说:要坚持磕头,磕长头长见识;男子被石块砸中腿,扎堆就让大家休息两天再上路;路上不管遇到水流还是泥泞的路面,都不会绕路,要怎么走过去就怎么磕头过去。
拖拉机被后面的车撞了,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车子被撞坏了。肇事司机道了歉,说车上有病人,急需送医。没有人要求赔偿,没有人计较车子坏了怎么办,就让司机开车走了。拖拉机机头扔在路边,大家用人力拉着、推着车斗前行。还以为这样就不用磕头了,非也。拉过去一段,回到出发点,磕头过去;再拉一段,再回来磕头。
某天晚上,孕妇突然肚子疼,快要生了,大家急忙往最近的医院赶,孩子很快出生了。孩子的爷爷奶奶也赶过来,还以为孕妇和新生儿会就此中断旅途,让人惊讶的是,产妇立即加入到磕长头的队伍中,孩子就放在拖拉机里。大家都说,这孩子在朝圣的路上出生,是最大的福气。
老者杨培在一天夜里突然故去,大家又是很平静,说:在朝圣的路上故去,是福气啊。请来喇嘛为他超度,举行天葬,然后继续赶路。
行到拉萨,盘费用尽,只能住下来打工挣钱。房东说喇嘛要自己磕10万个长头,可是身体不好不能磕了,请大家代磕,可以免除住宿费。大家又是那么平静的答应下来,白天打工,晚上出去磕头。一直过了两个月,才磕够了10万个头,钱也够了,再次出发。
路上有个老爷爷指点他们:磕头的时候头上不能缠头巾,不能戴帽子;走的步数不能太多;每一步都要心怀善良,要记得朝圣是为了众生祈福。
这也是整部片子中,最有说教意思的一段话了,可是这话说得又那么朴实,那么平静。
到过布达拉宫,见了喇嘛,领了哈达,出发去冈仁波齐,可是电影就在此时结束了。到底没有看到圣地是什么样子。
可是,又似乎不必看了。应该也是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地方,只是因为人们相信这是神圣的地方,因为人的信仰而神圣。
03信仰是自我的修行
这部电影没有带给我什么震撼、感动,感情没有起伏,只让我不停回想,不停地想给别人讲这个故事。
朝圣,在藏族人的信仰中是去神山转山。转山最虔诚的做法还是磕长头,而且不止转一座山,而是转藏、青、川、滇藏区的八座神山。尽早地去朝拜完八座神山是藏族人一生中最大的愿望,这是为什么早早就带上孩子去朝圣的原因。
这部电影只表现了朝圣的一小部分。如果完成朝圣心愿,差不多要耗尽一生的精力。
是什么促使他们踏上朝圣之路?
除了信仰,没有其他答案。
因为生存环境的艰难,藏族人很早就有了对山神的敬畏,正是这种敬畏,让他们愿意通过艰难的修行,表达对山神的崇高敬意,达到接近神明的境地。在艰辛的山路不断行走,通过肉体磨炼得到心理上的某种孤独与安静,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心灵平静。
这让他们心存敬畏,愿意承受磨练。
藏族人相信,噶举派第二世活佛噶玛拔希开启了梅里雪山的转山之路。他们世世代代转山,就是在跟随佛的足迹,引导自己前往彼岸之地。他们还相信徒步围绕神山转上一百圈即可于今生今世成佛;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十三圈;如果在转山途中突然去世,就是一种造化。
这让他们潜心修行,跟随佛的足迹。
如果说心怀信仰、敬畏自然,不辞劳苦,历尽磨难,是因为他们相信转山能为他们消除此生孽障,祈福家人平安,保佑庄稼丰收,这只是小我的修行。
而藏民们的朝圣有更深层的意义,即:为众生祈福。不止一个藏民说,朝圣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祈福不是为自己,是为苍生。电影中老爷爷也是这么教导后辈的。
这样的胸怀使得这种行为更加神圣。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每个藏民都愿意无私帮助那些在朝圣路上的人们,他们相信,自己遇到苦难的时候,也会有人伸出援手。
這是大我的修行。
信仰并不遥远,在每一句话、每一件事,甚至在每一个念头。
不在其中,难会其意。
愿我们也找到一生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