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发火了。孩子下午有点着凉流鼻涕,晚上正跟他在床上看书,娃爸过来喂药,我让他下床喝药别滴到床单上,他不动,非坐在床上喝,果然一会先生我说,滴了一点我都擦了。本来就觉得床单让娃糟蹋的不成样,一看这样,索性起来换床单,又顺便换了被罩。娃爸到时候积极地帮忙搬被子、枕头。在这个过程中,他压倒了我的脚,我疼的龇牙咧嘴,他虽然不是故意的,但是面对我的疼痛毫无反应,顿时我火滋滋地上扬。孩子大概感受到了我的愤怒,过来表达他的愤怒,但是似乎表错了人,重重地打了我一下,还拿踢球的姿势对着我踢了一下。我大喊:“你这样打人踢人不对,为什么要这样对妈妈,你这样做不对”,“你这样做妈妈很生气!”。先生一旁也附和,“打妈妈不对”,但是脸上却带着笑意,嘴里无所谓的哼声让我心里更不爽。心里的火跟浇了油一样更上一层。
于是,我换了床单没再给他读书,这不是生气嘛。看我生气,他很识相地跟爸爸玩,虽然已经快9点了,还要玩积木,爸爸说只玩十分钟,在屋里听到外面两人真的玩了十多分钟开始收拾玩具。期间,娃玩的开心时,爸爸谄媚地说晚上跟爸爸睡吧,孩子一口答应。我心里暗暗“呵呵”。心里的火没息,孩子也不找我,不禁想:“哼,每天晚上顾不上洗澡刷牙就各种陪你看书游戏,给你热牛奶、给你洗脸刷牙,你还打我?我今天自己消消停停洗个澡,你不是不找我吗,不是跟爸爸睡觉吗?那一会别来找我。”于是,再也不用火急火燎地冲澡,我悠悠闲闲地洗了澡,吹了头发,洗了床单。看着表都过十点了,卧室还灯火通明,娃爸倒是躺着,娃还站着各种折腾。今天这坏人我当到底了,洗完澡收拾完我直接进了书房。悠闲地刷会手机,躺着休息会,我也来回娃爹的待遇。果不其然,一会儿之后,娃就开始唧唧歪歪,“我要找妈妈,我要找妈妈”。听得出来,先生极力想自己哄睡,无奈孩子就是不从。再后来就挨个屋找妈妈,我躲在书房后面,他没找到,叽歪一圈发现果然不见妈妈,实在不愿意跟爸爸睡觉,就只能哭着找爷爷了。彼时,公婆已经睡了,他们居然跑里打扰,公公只好抱着娃出来,此时我再躲着就不像话了。心里埋怨老公,哄不着孩子还不跟我低头,非得去打扰老人。火又蹭蹭上一层。看着孩子,忍不住就开始噼里啪啦,“你不是找爸爸不找我吗?你不是打妈妈吗?妈妈不高兴。”孩子看我一脸怒气,原本看见妈妈那点喜悦一下子没了,想过来的身子又趴回去了,撇着小嘴要哭。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爆发让孩子受伤害了。赶紧抱过来,他在我怀里哇哇大哭,刚才的委屈一下子宣泄出来。等他情绪好点躺下,我开始简单地分析,咱们今天晚上好多计划都被打乱了,感觉很不好,对不对?你刚才打妈妈是因为你感受到妈妈情绪不好你也很愤怒对不对?一下子说中孩子心事,孩子又委屈地哭起来 。我赶紧搂住他,告诉他,虽然你刚才惹妈妈不高兴,妈妈很生气,但是妈妈还是爱你的,而且现在妈妈不生气了。孩子赶紧问我,妈妈你不生气了吗?我赶紧跟他应下啊,嗯,妈妈不生气了。赶紧孩子一下子放松了。可是经过这一闹,他怎么也睡不着,想起来遛又怕我不同意,又要哭,我让他试试他试了几分钟还是睡不着,最后还是起来溜,溜还是睡不着又躺下,来回反复几次,直到11点才躺下。在抱着他来回遛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孩子情绪跟我的情绪是相通的,只有我平静下来,他才能平安、快乐。我尽快平静下心情来,抱着他直到把他哄睡。
先生在书房已经呼呼大睡。是的,他第二天要出前台,所以需要休息。可是我也一天工作那么久,同样早出晚归,可是为什么你可以不用管孩子,想怎么睡怎么睡,而我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需要?这就是当妈和当爹的最大区别。曾经有个爸爸问妈妈,为什么脾气变得不好,妈妈跟他说,你跟我一起照顾孩子一天, 我醒的时候你也醒,我喂奶的时候就在旁边看着就行,这样孩子爸爸半夜跟着起来只经过这么一天,脾气就崩溃了,也理解了妈妈为什么从之前的好脾气变成现在的暴脾气。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多少个爸爸们睡的安稳的日夜都是因为妈妈在不停地起夜。为什么女人生完孩子就变得憔悴、显老,你试试每天晚上起来两三次、四五次,甚至七八次试试。想到这些,我把先生扒拉醒,要跟他理论,相互指责到最后的不欢而散。。。
其实反思自我,孩子有点流鼻涕可能本来就不舒服,有点闹脾气也算正常,只是我没接住这种发泄,没有及时梳理好这种情绪。发怒是的表现,除了大喊大叫,还会动手动脚的明明就是我自己,看着孩子做着跟自己一样的行为,心里最应该愧疚的是我自己,言传身教,总有一天孩子会学会我们所有的缺点。正如有一天回家,孩子特别兴奋地跟我叙述一件事,2岁多的他还说不完整,词不达意是常有的事,但是那天的叙述里用了好多个“那个”,我赶紧纠正孩子,只说一个“那个”,不能重复。可是,转脸我在跟家人转述一件事的时候,连着三个“那个”出口,突然想到刚才孩子的表述,一下子啪啪打脸的感觉。我们经常在教育孩子,不要怎么,不能怎样的时候,义正言辞,像个君子,更像审判者,可是反过来看看,纠正的恰恰就是自己,孩子只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来了自己的缺点,而这缺点我们看着那么扎眼,眼睛里揉不得的沙子恰恰就是自己身上的刺。
说到先生,虽然他不能陪孩子睡觉,但是在陪孩子运动、游戏、搭积木上都非常用心,相比起“丧偶式育儿”和“诈尸式育儿”的父亲,的确算是非常尽心的,经常属于“别人家的爸爸”,而我即便是对先生的无端指责,或者错误地埋怨,他虽然不能及时疏解,好在也算能接住、至少不会恶化我的情绪。可是,成年人,真正能放下自己所谓的尊严或者情绪,跟对方真诚地道歉吗?于我,于他,都很难。在孩子面前,更是如此,我们能放下自己所谓家长的权威、情绪的左右,不拘于过去的经历,真诚地跟孩子道歉吗?更难。我想,如果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对自己的错误负责的人,那么首先家长就得做到,对于自己的错误真诚地道歉,不无端地评价孩子,不武断地指责对方,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才能让孩子真正获得平和和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