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其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阐述过自古求学问者必历经的三境界,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乃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乃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乃三境也。由:“望尽天涯路”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由踟躇惆怅、哀怨尤长到随心所欲、心悦怡然,用这一过程来比拟写作者的创作心路,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可以说每一个写作者终其一生都在追寻属于他自己的“桃源秘境”,有的曾一窥小景,有的却仍在寻觅。而于我而言,在写作的道路上,也经历着和所有写作者一样的故事、一样的悲喜。若以王老先生的“三境”来反观自身,我应该还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从中学时代写诗、写小说到大学里创作剧本,再到实习新闻编辑,可以说我所学习、实践的写作内容不可谓不多,然而在经历一路的春暖花开后,仿佛突然走到了自身的瓶颈,好像花季开到了荼蘼,兀的变成了失语者,所感、所想不知该如何表达了,真是“衣带渐宽终有悔,为伊消得人颓废”。那曾管窥其境的“桃花源”,现在我好像连“暗恋”的资格都没有了。
记得自己曾发表过一篇《静对人生》,也许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能安静、冷静的面对自己,才能领会人生的真谛,体悟生活的况味。古人言三十而立,从自然界的年轮来看,我还没有长成那么结实的躯干,还在彷徨、徘徊,还在天涯路踽踽独行,也许是外界的嘈杂纷扰了我的内心,许是到了该静对自己的时候。
夜里,卸去白天的角色,卸去日常的压力,卸去镜中不认识的自己。然后耳边一句轻声道:过去不可忘,未来亦可期。有时候,人该有一些坚守,保有初心,方得始终。那些我所经历的,书本、图画、境遇、人事,都没有被岁月从我的生命记忆里偷走,我携着这一切走到现在,也不该丢盔卸甲的去面对明天。
也许,属于我的“桃源秘境”亦将现世,摇橹的船倌正笑吟吟的递过手来,上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