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我在班上特意准备了“好人好事记录表”和“违反纪律记录表”。其目的是想让同学们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发现有同学违反纪律可以记录在“违反纪律记录表”里,使违纪的同学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过来。发现同学的美好行为就记录在“好人好事记录表”里。这样,同学们就成了监视或被监视的对象,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同学的监控之下,他们就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敢做违纪的事情,这样班上违反纪律的同学就会越来越少。
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我的这一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不仅不能制止同学们犯错,还导致种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好人好事记录表”里空空如也,而“违反纪律记录表”却写得满满的。难道我们班真的没有好人好事吗?当然不是,是同学们的嫉妒心理在作怪,因为他们具有嫉妒心理,所以他们只会注意发现同学的缺点,而对同学做得好的地方却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同学因为记恨某某同学就无中生有,导致同学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使班里出现了你整我我整你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团结,使班集体失去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氛围。致使同学之间相互猜疑,相互监视,甚至相互敌视和欺骗。这样下去,可能会导致同学们整天沉浸于相互猜疑之中,学习不安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就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继续这样下去,我不是把学生推向深渊吗?我得尽快悬崖勒马。于是,我马上摈弃了“记录违反纪律”这一项,只让学生记录“好人好事”。为了让同学们学会发现并赏识同学的优点,我要求他们记录时,尽量以表扬稿的形式来写,写好后,在右下角写上自己的真实姓名,这样同学们就不敢弄虚作假了。
为了鼓励同学们积极观察并认真记录好人好事,我决定每周进行一次评比,比哪位同学发现的好人好事最多,而且又能把看到的好人好事写得具体、完整,就进行表扬奖励。
喜欢表扬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为了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就会留心观察,注意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为了能把看到的好人好事写得具体清楚,他们还会注意观察同学做好事时的动作、神态,聆听其语言,猜想其心理活动。同学们不仅注意观察身边的好人好事,也在严格要求自己,多做对他人对班级乃至学校有利的事,争取成为被表扬的对象。这样班上不断涌现出了好人好事,有自觉擦老师讲桌的,有主动帮助值日生扫教室的,有自觉浇花水的,有给困难同学用作业本或笔的……“好人好事记录本”写满了一本又一本。再看看同学们,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可见他们都沉浸在赞扬或被赞扬的幸福之中。
由此可知,让学生注意发现并记录班上的好人好事,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他人优点、赏识他人的好习惯。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还可以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