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出生于1990年,本科毕业于内地的一个211大学,然后去英国读了一年研究生,回国以后到深圳的一家券商投行部门工作。
我的父母是在老家省会城市工作,是工程师和公务员,他们对我管的很严,从小给我灌输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道理,我从小比较胖,但是在父母的影响之下我从来没有关注过外形的问题。大学的时候,父母也反对我谈恋爱,所以我大学也没有正式谈过恋爱,只是暗恋过一个学生会一起做事的男生。
等我研究生毕业、在深圳工作稳定以后,差不多25岁了,父母开始催婚。那个时候我经常出差,项目组的同事基本上都是三十多岁的已婚男,接触的企业的人也都是些四十来岁的男的,况且是外地项目。那些一起进公司的单身小伙(也是投行的,但是很少会分配和我一个项目组)都火速脱单了,有的已经开始进入生小孩的日常。而我还是毫无迹象,我已经深深的感觉到这种出差的生活让我非常累,而且找对象无望。我决定转行,换一个不要经常出差的工作。
正好那段时间证监会发布了一个规定,证券公司需要增加后台合规部门的人员,我们公司也发布了内部招聘的广告,我就趁机调到了合规部工作。
换了工作岗位以后,虽然工作量比较大,经常加班,但是终于不用出差了。然而我发现我还是找不到对象。那段时间我家里的亲戚经常通过各种渠道,给我介绍在深圳的男生,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见了十几个男生,大部分都不靠谱,其中一个还是没有读过大学的保安,真的。那些我觉得条件稍微可以的,见了面以后就再也没有音信了。
那段时间我很烦,甚至有点抑郁情绪。我买了很多书看,尤其是心理学的,我请了私教健身、节食减肥。那个时候我的工资也不高,每个星期要花1500多块钱上私教健身课,还花了2万多去做了近视手术,现在想想其实这种消费是很不理性的,但是那个时候真的感到自卑和孤独,所以才会想尽办法去改变。
为了转移注意力,逃离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我开始看房,后来在宝安买了一个小房子,父母心疼我,给我出了首付。
看房买房装修,前后花了将近一年。等我的房子装修完、我也升职了之后,找对象的需求又浮现出来。
02
我在几个相亲小程序和公众号发了自己的资料,也去腾讯发了征友帖子。
我在腾讯发的帖子有二三十个人回应我,我都和他们聊了。有的人聊着聊着就把我删了,还有的人发来的照片我实在是看不上。我爸爸是一个幽默博学的知识分子,外形也很好,无形之中他成为了我找对象的一个标杆,那些外形太差,或者太没学养的男生,我实在是无法接受。而且我这几年养成了健身的习惯,我觉得男生还是要有一定的自我管理。
其实腾讯的男生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优质,除非那些名校毕业的。应征我的男生中,有一个北大毕业的男生,我和他聊天很愉快,名校的男生确实更聪明、风趣。我俩交往了一个月左右,他提出要和我发生性关系。因为我以前没有谈过恋爱,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我觉得我俩的信任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我做不到。我们为这个问题多次争吵,他渐渐的对我有点情绪虐待的倾向,让我倍感压力。僵持了一段时间,我主动和他分开了。
后来我开始参加线下的相亲活动,一个月去一两次,大约去了十来次。每次活动基本上都有一两个男生主动加我聊天,但是大部分都不了了之了。明确追我的有一个男生,他在华为工作,87年的,经济情况还可以,但是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几岁,而且不健身,犹豫了一段时间,我没有答应他。
还有一个男的,也是我在一次相亲活动中认识的,85年,有车有房,目前在创业。他在活动现场主动加了我微信,后面经常和我聊天。但是我发现他也经常找别的女生聊天,还频频给女生朋友圈自拍照点赞、评论,并且我俩聊了两个星期他也没有主动约我见面,我就不想再理他了
03
今年初,我们公司搞什么改革,部门来了一个从广州调来的男同事。他长相还算清秀,普通一本毕业,是本省人,家里条件还可以。那段时间公司合规大检查,我们基本上每天都要加班,有时候还一起去外地的项目现场看底稿(一般是三个人去,部门小领导带上两个员工)。后来我俩熟悉了,也会微信聊天,聊一些和工作没有关系的事情。
渐渐的我发现他有一点撩我的意思,我get到了他的这种意思,就开始每天增加和他微信聊天的频率,正好我俩比较有共同语言,因为我也喜欢看一些电影、话剧,也了解一些二次元的东西,我们互相能get到对方的梗。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我也会偶尔说一些暧昧的话,在上班的时候,基本上每次聚餐只要他参加我一定会参加,而且我经常主动和他眼神接触什么的,我不想再因为自己的被动再错过了。
这样过了大概一个月,我俩已经很暧昧了。端午节的时候我约他去澳门玩,然后我们就kiss了。于是我们就确认了情侣关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