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部分家长教育孩子有两个极端,要么撒手不管,要么拼命去管,非黑即白。早期啥都不管,后期啥都要管。
早期是意识不到,因为生意忙工作累等种种客观原因而疏于管教,缺乏正确的引导孩子自然就走偏了。于是,到了青春期各种偏差行为层出不穷,什么厌学,早恋,网瘾,叛逆,甚至离家出走,更严重的触犯了法律。这时家长老师着急了,病急乱投医,听甲的有道理试试无效,听乙的有道理,再试试也没用。于是一筹莫展,无计可施,终日唉声叹气,恨铁不成钢。
亲爱的家长,孩子不是试验品,不懂孩子的心理,拿孩子做实验是一种伤害,说不定有一天孩子问题更严重。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机会,不可逆的单程票,教育当充分尊重,如履薄冰。
正常情况下,我们先懂孩子再教育,才符合科学。既然已经错过了,就要意识到家长需要补课,接受目前的现状都是在为之前不当的教育方式买单,心理上接受才会坦然面对,才不会着急上火,让情况变得更复杂。接受现状以后是行动,拼命学习补课,去了解孩子发育心理,把之前的欠账补上,即使不能完全补上而留有有遗憾,也要去补,能补多少补多少。
教育不是非黑即白,朝令夕改。今天黑的,明天白的,规则不明确,孩子无所适从。教育也不是走极端,从白直接到黑,没有过度,孩子很难适应,自然也做不到。比如,以前放任不管,现在突然体罚,孩子当然接受不了,也做不到。不如给孩子一个缓冲,也是给自己一个后路,不然最严厉的杀手锏那么早亮出来,如果没有效果,就真的一筹莫展黔驴技穷了。
给孩子喘息的机会,是充分尊重孩子的发育特点,心理规律,也是给自己一个留有退路的机会。不然,规矩立下,不打不合适,因为之前有约定的,言而无信以后就没有了威信。硬着头皮去打了,结果孩子没效果,那就杯具了。
所以,不要由白直接到黑,创造一个缓冲的灰色地带,在不管和体罚之间找到一个方法。孩子容易改,大人多了宽容,也有了后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