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作者写了什么”,而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为什么写,怎样写”。因此,教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仔细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发掘文字的底蕴尤为重要。
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百草园的: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这段文字,作者写了百草园里的15种事物:菜花、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先生使用了15个名词做到了“准确的用一个名词来称呼事物”。何以要写这么多的事物?因为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正是这15种事物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趣味无穷的动植物乐园。如果这些其中几种,就显得单调、枯燥。那百草园就算不了儿童的乐园了。
先生用“碧绿”修饰“菜畦”,“光滑”修饰“石井栏”,“高大”修饰“皂荚树”,“紫红”修饰“桑椹”,“肥胖”修饰“黄蜂”,“轻捷”修饰“叫天子”,“臃肿”修饰“根”。这些形容词,有的状物,有的状色,无不恰如其分,达到了“用一个形容词是对象鲜明”的表达效果,可见形容词状物的巨大功能。而且自私距离的形容词还能体现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被这些生动的形容词融入文中了。我想,把使用形容词的技巧教给学生,学生才会生动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否则,读一辈子的书也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
表达思想,交流感情,都是通过语言的应用来实现的,说和写都需凭借语言艺术。优美的篇章在语言文字上都有如下的优势:字词准确生动,修辞新颖得体,句式参差有致,节奏流畅自然等。其中准确使用字词是最基本的,我们通过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感悟到名词、 形容词的基本用法,这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