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来到毕节源村已经第三天了。今天,我们践行昨天的约定:7:30,和周校长、王老师一同在校门迎接孩子们到来。
王老师是一位很开朗的年轻教师,很适合大队辅导员这个职位。她向学生们招着手,笑得眼睛都眯上了,或许就是她这种主动向学生问候的行为带动了他们,孩子们也开始招手问好了。陆陆续续的,问候的学生越来越多,再加上周校长的带动,更多学生开始向老师们问好了。他们有的腼腆,有的声音微小,有的急匆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他们踏出了第一步:跟老师问候了!从昨天的仅有两名学生问好,到今天的数百名学生被带动起来,看到这一幕,让我由衷感叹:我们的学生真是好可爱!
我建议王老师抓住孩子们转变的教育契机,在大课间时进行正面强化,充分的肯定和具体详实的表扬是好办法。王老师先是感谢孩子们向老师问候的行为,再是道出他们问候带来的温暖与力量,最后还进行了问候行为的强化训练(我想,她很清楚,仅有昨天跟视频的学习是不够的)。练习过后,周校长上台讲话,周校长的一句问候:“同学们好!”,引来全校八百多名学子的回应:“校长好!”不得不承认,这些孩子学以致用的能力着实强劲!
奇妙的事也随之发生:在周校长和王老师的强化教育下,孩子们竟然在校园内主动和老师问好!一位老师说到:“在这所学校那么多年,第一次见……”是呀,我们值得开怀!从昨天仅有两名学生问候到今早被老师们带动的数百名学子的问好,再到校园内主动向老师问好,这是多么值得庆贺的事!
不仅如此,在听完何丹老师的语文课走出教室时,一群孩子主动向我问好,在跟我一同走下楼梯时,那一句句“老师好”着实润我心田。我想着孩子这么可爱,就把手搭在一孩子的肩膀上,谁知他非常腼腆,似乎非常不适应,我赶紧挪开,其他孩子便嘻嘻嘻地笑了起来。殊不知,这笑声天真烂漫,充满童真,洋溢着淳朴与美好,听了让人十分舒心……
说到听课,实则是去偷师的。何老师在40分钟里跟孩子们互动了52次,更让我赞叹的是学生的编故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信手拈来,不能再精彩了!
听课期间,发现他们都是两人共用一张长桌子和长椅子的,跟我们小时候一模一样。“两人共用一张长桌子”和现在我们的学生“一人一桌”的坐法似乎存在着一些不同:“共用”更多的是合作,“共用”意味着我与同桌更亲密,“共用”也意味着关系的协调……而“一人一桌”虽是方便,同时也意味着“自己享用”。
偷完师,应校长需求,将下午的讲座改到中午午休时间进行。哪敢说是讲座,顶敢说也只是大家交流分享而已。给班主任们介绍了二小老师们各种非常实用的管理办法,还送了两本自认为很实用的书籍,在得到周校长的认同下,邀请三四年级的老师一同尝试使用“二小赞”,力求促使孩子们感受到“日积月累学语文”带来的乐趣。当然,如果老师们不想做这项活动了,可以随时提出退出的,给予自由的选择才会有长效的可能。
到了下午放学,王老师反馈说:“很多同学都很积极,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他们大多数只跟我道别。”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提醒王老师慢慢来,逐步教会孩子们问候和道别。在我肯定了她的实施能力时,王老师的回答让我也更有信心,她说:“谢谢黎老师夸奖!瞬间让我很有动力。”希望这份动力会转化成你的幸福感……
放学后,离吃饭时间又还早,我便一人走走看看。在乡村小道上,让人格外清净,此时,正面迎来一个漂亮又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声音很甜美,她的笑容很灿烂,她的问候很暖人:老师好!就这一句老师好,让我着实不敢相信,因为在这几天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多次,也遇到过好多学生,从来没有主动问候的孩子。今天傍晚,是第一次!我想,这肯定是白天的教育影响。
明天又会怎样呢?接下来是否可持续呢?思索着……写在此刻,突然停电了,赶紧打开手机电筒,关好门窗。也就在此刻,躺在床上,一片漆黑时,电灯闪烁了一下,又亮了……
好了,或许它是在催促我休息吧!此时彼刻,害怕倒是有一些,更多的是想起我家那小家伙了,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那么洪亮,那么惹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