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需要有耐力与毅力并存。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总是会容易被被外界各种声音推着往前走,忘记停下来感受和觉察生活的细节。
好的人生,需要我们慢慢来,才能收获和感悟到那些我们真正想要的。
1.慢慢来,享受生活的小美好
生活不是一场赛跑,我们不必急于到达终点,而应该放慢脚步,享受途中的每一份美好。
周末和朋友相约出去玩后晚上再约着一起去吃饭,队友从办公室赶过来和我们一起汇合。走在去饭店的路上,娃们和朋友走了另外一条路,留下我和队友一起走。突然发现已经好久没有两个人单独这样散步了,第一反应是掏出手机拍张合照,并牵着手慢步往前。
虽然是平凡的场景,却是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奔波于工作的日子里不可多得的美好瞬间。我们需要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这些瞬间的美好。
2. 慢慢来,建立长久的人际关系
“世间最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如是说。而总会有些人与我们走着走着就散了,能够长久在一起也是一种幸运。
在年轻还是单身的阶段,就和一些朋友经常玩在一起,后来大家各自结婚生子忙于工作后,也聚得少了,也有朋友离开去别的城市,最后留下了四五个家庭每年也就节假日聚几次。但每次聚时,不谈工作八卦,只是简单地分享生活和育儿感受等。
随着孩子们长大,我们也步入中年,彼此的交流更多转向对人生对成长的思考,有更多共鸣,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也更加深了。
这种慢慢培养出来的关系,远比那些快速建立起来的联系要更稳固和持久。
3. 慢慢来,持续的实现自我成长
个人成长是一个持续且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保持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好奇心,去学习和掌握新技能。在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享受在慢慢积累和持续学习中带来的复利效应。
刚开始写日更时,自己有些急躁,看到别人的阅读量蹭蹭蹭上去,看到有些人才写了一个月就有了多少多少的收益,就很焦虑为啥自己的阅读量几个月了都才十位数。
真正应该明白的是不应该期望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高水平,而要懂得动作到位结果自来,通过慢慢积累,最终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4. 慢慢来,坚持做长期主义的事
什么是长期主义的事?我在之前也写过一篇“什么事情值得长期投入”,这是同一个意思。与长期相对的则是短期可能是看不到什么结果,但长期做的复利效应会很大。
“我们往往高估一年所能产生的改变,而低估十年所能达到的成就。”这是长期主义的复利效应。
阅读、写作、运动、做时间记录、理财等等这些看起来很难但却是正确的值得长期去做的事情。
日本作家春上春树不仅是一位马拉松跑者,还是三十年如一日的写作者,也正是他这样的长期主义的坚持不懈地写作,才有我们看到的优秀的作家。
最后,是大家所熟悉的一句话:慢慢来,才会比较快。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