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第十回《传剑》所讲述的内容主要是:
令狐冲在思过崖上面壁思过,恶棍田伯光却找上崖来,要令狐冲随他去见小尼姑。令狐冲执意不肯,却又无奈于自己不是田伯光的对手。关键时刻,华山派骨灰级的高手——风清扬露面了。为了帮助令狐冲打败田伯光,也为了独孤求败的剑法得以传承,风清扬决定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
在风清扬传剑的过程中,令狐冲之前练剑时,在思维、方法等层面所存在的很多问题便暴露出来了。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便是——他太执着于剑的“招术”。而顶尖的高手所追求的,恰恰是“忘掉招术”,也就是风清扬所说的“无招胜有招”!
我们且来看原文:
我们可以看到,令狐冲在之前练习时,总是全心全意地打起精神,不敢有丝毫怠忽。岳不群对弟子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众弟子练拳使剑,举手提足间只要稍微离了尺寸法度,他便立即加以纠正,每一个招式都要练得十全十美,没半点错误,方能得到他的点头认可。
这是不是很像我们今天的教育?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烂熟于心,每一道题都要做个几十遍,直到完全掌握。这样才能获得老师的认可,才能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
而令狐冲呢,因为是华山派开山门的大弟子,又生来要强好胜,为了博得师父、师娘的赞许,练习招式时便加倍地严于律己。
令狐冲是不是很能代表所有认真学习,以求回报父母、老师的学生?无论如何,努力是没有错的!但努力需要一个方向,就像我们常说的:深度思考比努力更重要!
令狐冲在遇到风清扬之前,他练剑的方法是很机械的,只想着把每一招都练得纯熟,练到极致!却从未想过要把这些剑招“行云流水”般地串联起来,随性所至,挥洒自如。
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作文的写作技巧时,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在初学写作时,老师通常会教一些写作的技巧,或者说,一些“套路”。比方说,“对比的技巧”、“黄金七段论”……这本来是狠正确的,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技巧”、“套路”这些东西,只是我们写作时的工具,而不是最终目的。正如我在《写作思路中的“化归思想”》一文中所说的,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表达自我,是“我笔写我心”!
“技巧”、“套路”这种东西,容易让人(尤其是学生)误入歧途。所谓的“误入歧途”就是说,很多人为了去套用那一种结构技巧,那一个套路,而把自身那独一无二的灵性,那独树一帜的思想……抛诸脑后了。
总之,一句话——结构技巧、模式套路……是我们写作时的梯子,而不是笼子。
令狐冲作为师父、师娘的孩子兼学生,他很勤奋、很听话,他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但他的问题在于:他没有找到自我!
当令狐冲遇到风清扬之后,风清扬教剑完全相反,他让令狐冲越随便越好。“这正投其所好,使剑时心中畅美难言,只觉比之痛饮数十年的美酒还要滋味无穷。”这说明令狐冲本身就是一个潇洒的性情中人,只不过,为了迎合师父岳不群那种正襟危坐的正人君子派作风,他的个性被扼杀了。虽然风清扬教了令狐冲“独孤九剑”,但是,风清扬带给令狐冲的巨大的思想冲击,才是让令狐冲得以“改头换面”的根本因素。
我们来看令狐冲学剑时,他心理的变化——“斗然之间,眼前出现了一个生平从所未见、连做梦也想不到的新天地。”令狐冲此时的心理,我们是不是很熟悉?对!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洞大开”。我记得自己还在中山大学念书时,在课堂上,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一个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生活中的一切便都会发生变化。令狐冲最终通过短时间的学习而打败了田伯光!
我认为,当下的学生,一周上课五天,每天上课七八个小时。这样的教育强度下,他们接受的知识识记、技能培训是足够的。他们真正欠缺的,应该是思维方面的改变。
机械地学习,无法成为大才!机械地写作,无法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正如风清扬所说:
“五岳剑派中各有无数蠢材,以为将师父传下来的剑招学得精熟,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哼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人家的诗句,做几首打油诗是可以的,但若不能自出机杼,能成大诗人吗?”
所以,同学们在写作时,应该先忘掉“技巧”,先好好想想自己真正地、发自内心地想要表达什么。然后再让“技巧”来帮助自己表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