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不是会因为一件小事就会生气,会愤怒。这件小事可能是孩子早晨不起床,可能是老公不做家务,可能是朋友爽约……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情绪总是被这些小事或者说被他人操纵。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说说我今天的体验吧。今天一大早凌晨三点多就起床了,外面还下着一些小雨。因为我和我妈还有孩子要出去玩几天,和人家约定的是四点。四点钟我们在外面等候,这时候那个来接我们的司机却迟迟不出现。语音过去他说在我们发的位置那里转了好几次了 还没找到。我一直不喜欢微信里这个定位因为有时候在农村是定不太准确的。于是我的情绪就变了,变得焦躁,对那个司机态度也不是很好,最后问他在哪里 然后又说了我们在哪里就这样最后顺利上车了。上车之后我的情绪也就平静了,头脑里那头暴怒的老虎也变得很温和了。
下午在大巴车上,我阅读这本《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看到里面说我们总认为在A处发生的事情是导致我们在C处愤怒的起因。其实不是 其实根源在b处。也就是说我因为司机总也找不到我们,我觉得我说的很准确 司机就是找不到这件事情导致我情绪失控。看了书才知道其实不是。因为在这A与C之间还有一个B
在B处我们会有三种病态思维方式,就是我们会恐惧化,应该化,甚至合理化。基于我来说呢,我当时想的是 要是车接不到我们我们不能及时道大巴车那里,车开走了怎么办,在恐惧。进而我觉得我说的那么清楚了他应该知道的,他就应该找到我们,找不到就不行。这就是我为什么情绪失控的原因了,不是司机找不到我们这件事,而是在这件事背后我是怎么思考的怎么认为的才导致自己失控。
相信很多人都在做着情绪的提线木偶,很多人的大脑里都住着一头老虎 ,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大声咆哮。
那么如何才能不被情绪操控呢?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是:把事情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是三大逼我们就范的主要方式。实际上不是人和事把我们耍的团团转,事实上是我们队这些人和事的思考和反应决定了我们心情的好坏。我们不想被牵着鼻子走,就应该需要做的练习、练习、再练习。
在我们被触发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思考“我想要……” “我宁可要”“我更喜欢”“如果……就好了” 我们需要转换我们恐惧啊 应该化的这些思维。
我当时要是转换思维就会想“我想要早点去或者准时钱大巴那里”“我可以出发之前跟他沟通好的,告诉她他定位不一定准确”“如果实在赶不上了,也不用强求 改时间再去就好了”
我想这样我就会平静了,我们容易去陷入别人的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做好自己 接纳自己,掌控情绪,需要练习。
今天的文章写完了,我是爱阅读的微微,每天分享书中的感触,欢迎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