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当局者就真的“迷”,旁观者真的“清”吗?
祥林嫂在《祝福》中的人生道路可谓是坎坷的,年纪轻轻就当了寡妇,逃出来又被抓回去被迫嫁人,生的孩子被狼吃了,最终遭人嫌弃而死。在这过程中,旁观者的反应和行为是值得思考的。
显然这些接二连三的事件,一次比一次更沉重地打击了祥林嫂,但它们还不都是致命伤。儿子的死,对她的打击是最沉重的,但她仍然没有绝望,不然,她也就不会再来鲁四老爷家打工。听祥林嫂说小儿子被狼吃掉了,男人们来听,女人们来听,没听到的还要特意寻来,“直到她说得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到后来,祥林嫂“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小说中最让读者心颤心寒的,莫过于这些鲁镇人先是咀嚼赏鉴,而后嘲笑、玩弄,直到烦厌和唾弃祥林嫂深入骨髓的痛苦。他们居然一次次从祥林嫂的血泪回忆中取得满足。鲁迅说过,“群众——尤其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当祥林嫂痛苦得难于支持、寻找同情、寻找宣泄解脱的时候,还有什么能比这种看客们的冷漠、麻木和赏鉴、玩弄更残忍呢?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可怕呢?因为他们是一群群的好人哪,因为他们天天都生活在她的身边呀,开始也曾同情过她的,到后来,就集体地将她当做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弃在尘芥堆中,这不就是鲁镇人在集体杀害她吗?这不就是人性的残忍吗?
人,总是需要与他人交往,总是需要情感交流。如果我们能够进入祥林嫂的角色,就会具体感受到,看客们的冷漠、残忍和愚昧无知,无疑是不幸者的万丈深渊。所以说,鲁镇有一“杀人团”,旁观者一点儿也不清!
高一(8)班 钟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