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欺骗的另一种形式,便是认定自己的观点就是事实。实际上观点不过是一种解读,是我们自主选择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人们就会围绕片面的“事实”进行二次创作,最终将自己的见解当作事实。然而,看似真实的东西未必真实。现实可能是不可更改的,但我们赋予它何种意义却全由我们自主决定。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常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揣测对方的意图,而这种主观的揣测完全没有依据,猜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却给我们自己的生活平添许多烦恼。正如心理学家马丁·赛格利曼所说:“当我们的自我解读采用个人的、消极的和渲染的角度(都是我的错......结果总是这样......会影响我做一切的事情......),我们会放弃并失去动力。若能采取相反的角度,我们会受到鼓舞,获得精力。”对世界乐观的解读更容易给人行动的力量。
过于纠结自己的主观臆断——无论乐观还是悲观,不仅是一种假象,更是一种危险。如果我们能跳出情境,增强观察能力,就会看见更完整更全面的情况。通过拓宽视野,我们可以变成生活戏剧的观众,而不仅仅是讲述喜怒哀乐的演员。内观冥想有时被称为是“见证”——观察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觉,而不是深陷其中。自我意识可以从“我就要陷入焦虑中了”向更冷静的角度“焦虑正在试图控制我”转变。从前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是受害者;从后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是旁观者,依然拥有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我也可能是错的。面对真相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认同自己被蒙蔽的可能性。品德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没有谦逊调和的自信会演变为夸张、自傲、甚至幻想。在《基业长青》一书中,作者们分析了多位CEO的性格品质,这些管理者的公司在近几年都有飞速增长。令人惊奇的是,最成功的企业并非是由最有魄力或最聪明的领导者打造的,但成功企业的领导人都完美地融合了两种看似矛盾的品质:坚定的决心和谦逊。面对逆境,坚持不懈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最成功的领导人做到了谦逊、不求闻达、乐于分享。他们的谦逊给了他人成长的空间。他们本能地意识到,任何大公司的成功都取决于是否给予员工归属感,是否让员工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和有价值。真诚的谦逊也使得这些领导更容易包容异见,承认自己的想法未必一贯正确。他们拥有足够的自信,即使偶尔犯错也无损于他们的形象。如果我们不在维持表象上投入过多精力,就更有可能看清事实和真相,从中学习和成长。
全面地接受自己。 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真相是,当我们对他人的某些性格特征抱有极大的敌意时,这其实是代表了自己最想隐藏的一面。爱德华·惠特蒙说:“如果让一个人描述他最蔑视、最不能忍受、最痛恨和最难以共处的性格类型时,他会写出自己性格中最压抑的一面......这些品质之所以难以忍受,正是因为它们代表着他最想否认的自己。因为我们无法接受自身的某些品质,才会难以与带有相同品质的他人共处。”每个人都应该回想一下自己特别讨厌的某个人,他身上什么性格让你最反感?然后你应该问问自己:“我是那样的吗?”解决这种内心冲突的方式是,每当我们遇到反对意见而内心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时候,要自我提问:“与我相反的意见或感受会不会也是正确的?”一旦我们接受了这种可能性,承认别人的意见正确,但同时不否定自己【为自己拓宽了思考角度而欣喜,而不是为自己的意见不完善而羞耻】,戒备心就会慢慢消退。在合气道中,武士通过与对手的攻击之气融合来取得优势,而非正面对抗。在接受全部的自我之前,我们最大的敌人仍然是自己。心理学家詹姆斯·希尔曼称,人们终须要在自我认同和持续改善自己的不足之间找到平衡。“自爱并不容易......因为它意味着爱全部的自我,包括内心和外界都不能接受的阴影部分。关注这令人羞耻的部分便是解决之道.....但绝不能丢弃道德操守。解药本身就是一种自相矛盾,需要融合两项内容,缺一不可的配方。一方面从道德上意识到这一部分自我是负累,不可忍受,一定要做出改变;另一方面认可并微笑着接受自己的不足,敢于正视它们,永远带着喜悦之心。既要努力改变有要学会放手,既要严格批判又要欣然接受。
了解真相的目的是还我们自由,面对真相的过程则无法一蹴而就。它需要反复练习,就像我们锻炼肌肉一样。自我意识如不加利用就会荒废,若超越抗拒心理,发掘更多真实就会得到强化。我们必须正视自己不愿看到的一面以增强思维、情感和精神的能力。自我真相的探寻也要循序渐进,太多的真相可能会令人难以消化,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平静祷文》是精力管理理想状态的完美入门指导:”上帝,请赐予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给予我勇气,改变我能够改变的;请赋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我们不必耗费巨大的精力担忧无法控制的人和事,而是要将精力集中在可以改变的事物上。面对现实会帮助我们认清两者的区别。
我们要带着勇气跳入未知的世界,也要理解自己不愿面对事实。我们必须有意向有真相的方向前进,明白自我保护意识有时会拖累我们的步伐。只要我们理清视野,就会看清面对的阻碍。直面人生最艰难的挑战是种挑战,也是一种解脱。当我们不再遮遮掩掩,我们也就不再畏惧暴露自己。大量的精力得以释放,用于全情投入生活,拥抱自己的力量并持续加强锻炼。即便走了弯路,我们也可以承担起责任,重新调整轨道。